【城市觀察】(1)追求自由價值 寧損工作誠信 青年「裸辭」事業致命傷

近年潮流興「裸辭」,意指未找到下一份工作便貿然辭職。扶貧委員會去年(2019年)底公布本港最新貧窮情況,其中18至29歲青年貧窮率上升至9.3%,連續3年錄得升幅,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歸咎於現今青年愛「裸辭」,推高青年貧窮率。羅局長這番言論隨即惹來各界批評,指政府只將扶貧不力責任諉過於年輕人懶惰,卻未有深究他們為何寧願捱窮亦要「裸辭」。

有協助青年就業的社工分析指,現今年輕人講求價值取向,當看不到工作前景時,便轉而追求Work-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及自主性,寧願身兼多職成為「Slash族」,不願從事單一工作。但有資深人力資源顧問提醒,「裸辭」是事業發展的致命傷,會為僱主帶來負面印象。

文:陳 明    圖:黃冠華

收入不低仍不足以脫貧

扶貧委員會去年12月初公布最新的《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本港貧窮人口高達140.6萬,是有紀錄以來最高,其中18至29歲青年貧窮率達9.3%,連續3年上升,創10年新高,貧窮青年有90,100萬人。

報告分析指,在18至24歲共62,900名貧窮青年中,58.8%為在學青年,而半工讀生連同在職貧窮青年大部分從事兼職工作,收入有限,部分情況或屬過渡性質。

其餘27,200名25至29歲貧窮青年中,近90%已完成學業,當中17.1%為失業貧窮青年,逾半是主動離職,失業前普遍從事低技術職業,相信是自願離職以尋找更適合工作;而43.8%的在職貧窮青年中,67.9%是家庭唯一在職者,家庭負擔較重,即使個人收入不低仍不足以脫貧(見表一)。

羅致光:裸辭推高貧窮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出席電台節目時,卻將數據直接演繹成近年青年愛「裸辭」,是推高青年貧窮率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很多年輕人來說,我們稱『裸辭』是『我唔鍾意,我就走喇』,那他由一份工轉去到另一份工的過程,時間比較長,所以當我們做統計調查時,剛剛這段時間找到這些年輕人,他們是零收入,令到他們的貧窮率上升。」

究竟現今年輕一代是否如局長所說般,動不動便「 裸辭」?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就業網絡單位主任張志偉向本刊分析指,近年大學畢業生的轉工頻率確實較高,兩至三年內轉了多份工作的短期轉工情況較多,但大多數是「工接工」,真正未有下一份工便「裸辭」的情況不算普遍:「通常佢哋口脗係『唞下先』,想探索下自己,可能去下旅行,去下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但完完全全唔鍾意做嘢、辭職後呆在家中通常好少。」

社工:青年不斷轉工好正常

他認為,畢業後剛投身勞工市場的年輕人,頭幾年尋找合適自己的工作方向,出現工作不穩定、不斷轉工的情況十分正常,但亦會因而招致僱主投訴年輕人「唔捱得」,包括欠缺工作目標或責任心等:「所以好多(僱主)出嚟嘅印象話佢哋入到嚟,郁啲又話唔啱做,其實佢真係唔知自己啱唔啱做喎。」年輕人亦會因不斷轉工而被指欠缺穩定工作經驗,議價能力亦降低。

從張志偉的服務經驗中,年輕人轉工或辭職的原因除了工作是否合適外,人事關係亦是其中一個因素:「可能佢適應唔到職場上嗰種溝通方法,對於工作文化、工作關係或者工作價值可能未摸得好清楚,同自己期望差距太大,於是唔係積極地去挑戰佢,而係揀做第二份。」

對於青年在職貧窮情況嚴重,張志偉認為,過去十多年畢業生入職起薪點並無顯著增長,薪酬兩極化情況嚴重。而學歷不太高的畢業生大多從事服務業或餐飲業,雖然過往有研究指脫貧最佳方法是有學位,但上述工種一般工時較長,難有空餘時間進修:「薪酬增幅又細,可以進修攞個Degree(學位)嘅空間又細,仲唔係在職貧窮?呢個先係Root Cause(根本原因)。」

薪酬低寧做自由工作者

正因為工時長,不少年輕人現時寧願做散工或兼職,追求Work-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亦衍生Freelancer及Slash族,即寧願身兼多職、不願做單一職業的自由工作者。

Slash族,又叫斜槓青年、彈性就業青年或斜槓族,指一種始自美國紐約女專欄作家及諮詢師Marci Alboher的暢銷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的一種工作態度,指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工作模式,而選擇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

張志偉解釋,這是互為影響的結果,大部分年輕人都想在工作上爭取升職加薪,但部分原因在全職工作上看不到前景,得不到較好待遇,轉而做一份甚至多份兼職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雖然欠缺薪酬福利保障,但薪酬可能與全職相若,自主性及彈性亦較高:「我職又升唔到,人工又加唔到,咁我就唔搏啦,於是乎追求Work-Life Balance,做耐少少就去旅行、休息下,用盡一切最慳儉嘅方法去享受生活。」

部分有能力的年輕人,在近年的社會運動下追求的價值取向或更高:「佢會睇下間公司係咪血汗廠、尊唔尊重員工價值,會因為大家價值唔同而辭職,轉做Freelancer自己接工作。」

政治立場窒礙融入公司

不過,並非每個年輕人都可以成為Slash族,尤其能力較低的會較辛苦。張志偉舉例指,現時社會運動中催生個別就業平台,聘請具有相同價值的前線年輕人,但有僱主反映他們未能調整價值觀,不太適應或應付到工作:「一間公司裏面你幾黃都好,總有啲藍嘅人,又或者個老闆藍,但係點調適好呢?佢哋有啲困難。」他指,這類年輕人在生活上對於普世價值追求已種下鞏固基礎,在工作上都會彰顯其價值取向,認為社會或僱主亦要互相協調。

張志偉指,政府現行的青年就業政策過去20年來從沒檢討過,未能針對年輕人需要:「2000年教育改革後,又新高中,又加多個副學士,但係政策無因應呢個教育改革而改變。」以勞工處的「展翅青見計劃」為例,服務對象為15至24歲,學歷在副學士或以下的離校青年人,並不涵蓋大學畢業生。他指,現時投入勞工市場的年輕人普遍持有大學學位:「其實佢哋都係面對緊一啲挑戰,正如我所講,佢個適應期推遲咗,有適應困難,頭嗰幾年點解唔可以幫下佢哋呢?」

展翅計劃宜擴展至30歲

張志偉認為,就業輔導並非只單純協助青年求職,若年輕人在工作中出現適應困難或缺乏滿足感,可能會導致社會問題,即使政府稱未來會增撥資源增加青年就業機會和支援,亦只屬補救性質:「政府諗你無嘢做,我畀份工你,等你穩穩定定唔好搞事,係一個社會控制嘅角度去考慮,同我哋講緊社會政策嘅價值取向其實係兩件事。」建議政府應檢討整個青年就業政策,最低限度擴闊「展翅青見計劃」的服務對象年齡至30歲,向他們提供輔導服務,讓他們更快認清自己的工作方向。

「裸辭」不斷的三大原因

不過,僱主的看法卻截然不同。環球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漢祥向本刊表示,近年僱主反映從求職者履歷上可看到,青年「裸辭」情況確有增加,並歸納出三大原因:第一類是部分年輕人本身並無太大經濟壓力,以致「佢覺得有少少唔係咁合佢心意,就『裸辭』離職」;第二類是部分年輕人已有數年工作經驗,儲蓄了一筆錢便想「唞一唞」,去做心目中想做的工作,例如去旅行、從事環保或公共服務等工作;第三類是個別行業例如電子商貿、數碼轉型相關的工作需求增加,從事這類工作的年輕人會認為即使「裸辭」,亦很容易找到同類工作。

穩定性員工獲僱主歡迎

李漢祥認為,「裸辭」其實在傳統商界的事業發展來說屬一大致命傷,會引起僱主不少憂慮及疑問:「佢係咪飽食無憂米呢?佢係咪唔能夠刻苦耐勞呢?係咪同老闆或者同事有小小唔夾就劈炮唔撈呢?係咪份工有少少唔滿意,佢又唔志在所以唔做呢?呢啲會牽起老闆無數嘅問號。」

年輕人「裸辭」後的空白期越長,再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機會越低,因為僱主大多希望聘請一位穩定的員工,會質疑這類求職者能否承受到工作壓力而去克服挑戰,因此僱主在面試過程中會透過一些深入的問題或用多輪面試,認真篩選求職者,但一般簡單的前線工作「可能見一見就算」,故這類崗位的流失率相對會較高,其中零售、服務及餐飲業等尤其明顯:「因為唔少年輕人抱住一個試工嘅心態,返咗之後覺得幾辛苦喎,唔係想像中嗰種生活模式,或者同啲同事唔夾,佢就唔做。」

香港缺人才 上流機會多

近年經常有指青年向上流機會不足,成為「窮忙族」,李漢祥並不同意,反指現時香港人才短缺,年輕人有不少上流機會。他解釋,粵港澳大灣區近年發展迅速,不少港資或外資企業已進軍當地,大多會安排有香港背景的員工到內地協助開拓業務,導致香港部分人才流失。

其次是大灣區提供了較好的創業環境,吸納一批有頭腦、創意的年輕人北上創業,又令一批人才流失,因此剩低的人才只會「越來越吃香」:「香港而家係好欠缺人才,所以好多僱主想盡快搵到一啲質素好同有潛力嘅青年人去栽培佢哋,長遠成為公司中高層,所以晉升機會喺唔同行業同公司都頗充足。」

他奉勸青年人應先具備向上游的條件,先要「肯捱、肯搏、肯學」,在累積相關工作經驗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及個人誠信,定必有向上流的機會:「因好多時做嘢都係講團隊精神,誠信亦同穩定性有關。」

26879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