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香港未能倖免,7月爆發第三波疫情時更令人心惶惶,疫情何時「斷尾」?恐怕連醫療專家亦難料。
早前在國家支援下,本港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曾經出任醫院管理局主席長達9年的胡定旭,以「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身分參與其中,悄然成為「國家隊」一員。胡定旭為此頻頻在本地傳媒曝光,再次人氣急升。
一個疫情「殺埋嚟」,令香港醫護工作量大增,醫療體制瀕臨「爆煲」,政府要推行全民檢測,幸好有國家派來強大隊伍施以援手。胡定旭接受訪問時慨嘆,香港醫療水平處於世界巔峰,過去多年卻未有好好發展醫療產業,實驗室亦人才缺乏,今次疫情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契機,讓香港思考醫療產業是否需要壯大發展,讓年青人多一條出路,更可以配合大灣區發展,服務區內一億人口。
文:馮惠詩、羅偉健 圖:黃冠華
港府9月實行為期14日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由內地組成核酸檢測支援隊伍來港協助,並由華大基因在港開設的「華昇診斷中心」、「金域檢驗」;以及凱普醫檢在港開設的「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提供檢測服務。胡定旭被問到為何成為「國家隊」一員,他笑說:「一言難盡」。
成立華昇為推「粵港碼」
今年5月本港疫情稍為緩和,各方都期盼盡快讓香港及廣東省的邊境打開,幫助復甦本港經濟。胡定旭當時就有了開通「粵港碼」的構思,但由於香港新冠肺炎檢測費用高昂,會對計劃造成一定阻礙,而他恰好與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熟稔,華大基因在內地城市武漢、北京等都有參與全民檢測工作,對方願意協助,在香港成立了「華昇診斷中心」,開展新冠病毒檢測工作。胡定旭當初是為了推出「粵港碼」,才會投身檢測工作,並非為第三波疫情做準備。
奈何第三波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態「殺到」,社會上開始有聲音要求港府推行全民檢測計劃,找出隱形患者,切斷社區傳播鏈。胡定旭亦認為推行全民檢測是一個解決方法︰「2、3月你話你由武漢來,即刻跳開三尺;但依家見到武漢人無嘢驚,人哋全民檢測晒,八百幾九百萬人,發現得300個,入晒醫院喇。」如香港透過大型檢測找出隱形患者,令疫情受控,對本港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發展「旅遊氣泡」亦有幫助。
感謝「各路英雄」幫忙
然而要在香港進行全民檢測並不容易,「華昇」在大埔的兩個實驗室,每日加起來亦只能做到3萬個單管檢測,遠遠不夠應付大規模測試。不過事情終於有了轉機,胡定旭解釋︰「當時剛剛有16個氣膜在北京做完(檢測工作),有外國人預備要買,我們說不如賣畀華昇先,留在深圳,有需要時隨時運過來。」後來港府決定推行檢測計劃,就派上用場。
不過氣膜實驗室高3.5米,又需要確保不受颱風季節天氣影響,設於室內運動場可說是唯一選擇,政府最後選址交通方便的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胡定旭說,一切都要感謝「各路英雄」幫忙。
毋須介懷檢測人員來歷
普及社區檢測引入俗稱「國家隊」的內地支援團隊幫忙,坊間有不少猜疑。然而,胡定旭卻認為是必然之舉。香港檢測市場可能有幾千個化驗所,但要做涉及幾百萬市民的檢測時,必須抽走本身實驗室的人員去做,勢必引來很大衝擊。這些化驗所原本做的體檢、驗血、癌症篩查等相關化驗服務亦會受到影響。為了要做好普及社區檢測,大家不必介懷檢測人員是否「國家隊」,又或是來自何方:「我覺得香港搵到人咪香港,搵唔到,國家隊或者內地招聘一些人過來,唔係好大問題。」
實驗室人手人才皆不足
今次疫情衝擊,亦揭露了香港醫療上的不足。胡定旭表示:「經過今次全民檢測,其實香港都應該培訓多一些檢測人才。我做緊個提議畀政府,希望VTC(職業訓練局)或者其它學院,能夠提供一些比較精簡的課程,培訓實驗室人才。」
雖然實驗室很多東西都已經自動化,但仍有很多流程需要有不同技術的人去操作。胡定旭解釋︰「例如Sample(樣本)送過來要拆袋,你唔需要讀過物理、讀過生物的人去做;將Sample放落機,唔需要讀到乜乜乜先做。IT好重要,讀個Barcode(條碼),Result (化驗結果) 出來後點樣送返衞生署等等,好多流程唔需要讀過乜乜物物先可以做,如果能夠吸引年輕人進入呢個行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目前失業率高企,以香港情況,他認為乘着新型肺炎疫情的經驗,香港可考慮大力發展檢測行業。
期望香港發展成測試中心
其實,早在胡定旭出任醫管局主席時,他已希望香港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先進的分子測試中心、藥物測試中心︰「如果香港發明一種藥,要做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試驗),香港係有幾個實驗室可以做,當年我做醫管局主席時,向國家申請咗3個實驗室,結果都得到國家承認。但香港咁多年來,做一期或者Prime Evalation(藥物審評)好少,因為就算有新藥都會去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我有個願景,希望10年之後香港能夠成為一個測試中心,現在可以起步。(屆時)就算有新藥美國、歐盟未認證,可以拿過來香港申請。」
迎接「精準醫療」時代
醫療產業非新鮮事物,在外國,甚至香港毗鄰的一些國家、地區都已在積極發展。現在是追求「精準醫療」的時代,藥物已可以「度身訂造」。胡定旭舉例,如醫治癌症的藥物,過往可能大家都服用10毫克,對有些病人有用,對有些病人而言或者是過量,但透過基因檢測,就可以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利用基因檢測,亦可協助預防疾病,長遠減低公共醫療開支。此外,還有細胞療法、免疫細胞儲存,以及香港已在使用的AI 輔助腸鏡檢查和睡眠窒息症偵測指環等。在胡定旭腦海中,早已經為香港的醫療產業,繪畫出一幅宏大藍圖。
大灣區一億人口做後盾
胡定旭認為香港發展醫療產業有很大成功機會︰「原本香港得700萬人口,700萬做 Trial(測試) 可能唔係好夠人,尤其是要檢測現時新的癌症藥物。但自從大灣區開放,成個大灣區固定人口六、七千萬,加上流動人口變成有成億人,加上去年開始允許樣本通關,我們就可以利用大灣區接近1億人口,去招募病者做 Clinical Trial(臨床試驗),利用香港獲國際承認,可以用高專業水平去做,真係前舖後居,呢個係好 Ideal(理想)。」
]根據今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就有提及要研究制定專門辦法,對科研合作項目所需的醫療數據、血液等生物樣品,跨境在大灣區內限定高校、科研機構、實驗室使用進行優化管理,促進臨床醫學研究發展,意味將來科研項目使用的醫療數據及生物樣本,可以跨境在香港使用。
多次游說歷任特首無下文
胡定旭認為,香港有知名大學,即使不夠專家人才,亦有錢聘請歐美專家來港,再慢慢培養本土人才,屆時就有能力將香港發展成新藥、醫療器材中心,在傳統的金融、銀行產業以外,製造一個新的產業,相信對年輕人而言,亦會有吸引力。早前華昇曾安排年輕人參觀,當中亦有人對這個行業感興趣,華昇亦計劃開辦相關課程。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胡定旭努力游說國家,希望在醫療產業發展方面促進兩地合作,但港府卻好像愛理不理,胡定旭有點失望︰「我講咗好多次,講咗好多任特首喇!」
大灣區醫療發展「無可限量」
卸下醫管局主席職務後,胡定旭減少了香港公職,開始轉戰內地。他現時出任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專家委員、「國家衞生部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首席顧問等等。除此之外,他亦有幫手研究,如何提升內地公立醫院水平。
中國雖然是一個14億人口大國,但很多方面發展得仍比較落後。胡定旭相信,如果可以在內地醫療發展上幫到忙,是一件「好值得做的事」,對全國人、甚至是下一代、下下一代,都非常有意義。在這過程中,他見到大灣區醫療衞生方面的發展空間「無可限量」,若好好利用,對香港年輕人是件大好事。
卸下醫管局主席職務後,胡定旭減少了香港公職,開始轉戰內地。他現時出任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專家委員、「國家衞生部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首席顧問等等。除此之外,他亦有幫手研究,如何提升內地公立醫院水平。
中國雖然是一個14億人口大國,但很多方面發展得仍比較落後。胡定旭相信,如果可以在內地醫療發展上幫到忙,是一件「好值得做的事」,對全國人、甚至是下一代、下下一代,都非常有意義。在這過程中,他見到大灣區醫療衞生方面的發展空間「無可限量」,若好好利用,對香港年輕人是件大好事。
金融獨大引發深層次矛盾
胡定旭解釋,醫療產業的供應鏈很長,由研發新藥和儀器設備,到醫院管理、資訊科技系統、基因測試、幹細胞儲存等等,可以吸納很多人才。但奈何長久以來,香港的發展一直側重於金融,精英人才都投入金融、會計、銀行業,科學並沒有被好好推廣。
所謂不進則退,胡定旭認為香港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在科技發展上已相差好遠,與其在這方面與深圳爭,倒不如「實際」一點去做好科技應用工作。
「你睇香港今時今日,其實好多所謂深層次矛盾,係因為這十幾廿年只係做金融、地產,真正賺到錢係好少撮人,不同於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好多工廠、好多工人,大家都搵到食,依家只係一小撮人搵到。如果未來能夠開發多個行業,這個行業只要你有腦、肯勤力,肯去做一些新研發,而又提供到機會畀你,我覺得非常好。尤其醫療現時在全世界都非常重要,國內中產亦好多,大家都覺得健康重要,醫療方面有好大發展潛力。」
盼科學教育「從娃娃做起」
胡定旭認為,目前香港在科技上最欠缺的就是教育,人人都想着要「搵錢」,讀法律、讀金融,科學方面一直不被重視。雖然香港亦有土生土長的科學家,但為數不多。如何令小朋友對科學有興趣很重要,本港教育過往在這方面就是「失敗」、「唔注重」,胡定旭希望香港科技教育以後可以「從娃娃做起」。
對政治無興趣未想過從政
被問到在香港及內地都「儲備」了這麼多醫療經驗,有沒有想過加入政府為香港做貢獻?胡定旭斬釘截鐵地說︰「絕對無!年紀大喇。」他強調自己雖然擔任過很多公職,但從來沒有入過政圈:「真係對政治無興趣,唯一興趣就係想香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