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2)陳婉嫻持續關注勞工及婦女問題 「政府龜縮,問題無法解決!」

離開政府暴風圈多年,陳婉嫻很着重身體健康。和嫻姐吃飯「清菜便可」,食得清、心水亦清。疫情下嫻姐最關心打工仔飯碗,她認為香港勞工就業問題多多,但政府遇到困難卻退縮,無法解決問題。

 

政府懶理安老服務人手短缺

陳婉嫻(左二)仍然關心社區,到牛池灣村了解重建情況。
陳婉嫻(左二)仍然關心社區,到牛池灣村了解重建情況。

嫻姐先從安老服務人手短缺說起。她說安老服務人手長期短缺,疫情下更無人敢做,但政府卻懶理。嫻姐認為提高工作條件,才能吸引新人入行。輸入外勞雖然是其中一個解決辦法,但「政府無(人)就輸入,是否這樣呢」,她認為應該要有人材技術轉移。

又例如上屆政府提出貨櫃碼頭要朝「I.T.」化發展,嫻姐就非常不以為然:「叫我們 I.T. 我一定鍾意,但有沒有培訓?原來不具有這些技術的人,你是否炒了他們?這就是我們的無為政府。」除此之外,身兼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嫻姐也很關注另一個上屆政府已存在的問題:如何釋放婦女勞動力?如何處理托兒服務不足的問題?這些事都在陳婉嫻的關注清單上。

高度不干預官員懶惰閉塞

在擔任立法會議員期間,陳婉嫻關注地區事
務,圖為2014年時任勞福局局長張建宗(左二)和陳婉嫻(右一)探訪黃大仙區的獨居長者。
在擔任立法會議員期間,陳婉嫻關注地區事 務,圖為2014年時任勞福局局長張建宗(左二)和陳婉嫻(右一)探訪黃大仙區的獨居長者。

「失業很淒涼,但他們不是要領綜援,最重要是有工作。政府完全可以創造工作機會給他們。」陳婉嫻說,李克強說過的地攤經濟,工聯會早在2002年的「騰龍墟」已在實踐。幾年前,她跟時任勞工處長孫玉菡提出,在18區搞墟市活動,給失業市民發揮機會:「好多時我們一些辛苦得來的經驗,全部寫了給政府,政府只是束之高閣。」

再例如青年就業創業問題,政府的處理方法亦讓嫻姐非常不滿。

「中華廚藝學院出來的年輕人,他們都想大展鴻圖,但無人聘請時,有沒有地方給他們展示創意?新加坡有、中國有,我們呢?(政府)沒有這個想法……很多時我們(政府)高度不干預,令官員好懶好閉塞,若果他們落凡間了解一下,其實(問題)不等於無。」

成立跨部門小組應對就業問題

清溪川位市首爾市中心。
清溪川位市首爾市中心。

嫻姐以南韓前總統李明博復修清溪川,成功引入創意產業為例:「別人有自己的政策,中國也一樣……偏偏我們政府,遇到困難就像烏龜一樣,『縮埋一邊』無法解決。」陳婉嫻說,她和行政長官李家超建議,任何可以幫助就業和經濟活動的意見,都不要讓市民只和某部門討論,政府可以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一同評估可行性,再分給不同部門跟進:「我講完之後,他(李家超)是不懂的,我們特首不是很熟悉(工作小組)。如果你告訴林鄭,她可能知道,因為她在不同政府部門工作過,所以我覺得這就是香港現狀。」

95181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