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沙士襲港期間,中小學停課歷時長達51日。鳳溪小學校長朱偉林2003年已在鳳溪執教,當時他就專門負責學生防疫工作。他形容,當年「網上學習平台極之有限,電子教學未曾普及,所以停課期間都集中在紙本練習」,但今時不同往日,現今只要善用電子教學,即能輕鬆做到「停課不停學」。
朱校長現在回想起2003年沙士校園,至今仍歷歷在目。沙士期間朱校長正正被委派負責學生的防疫工作,他穿保護衣、戴眼罩、戴口罩,幫排隊的學生量體溫、噴酒精、檢查有沒有戴好口罩。沙士一疫後,朱校長處理校園防疫問題變得很有經驗,亦開始思考,如何在疫情時期,讓學生輕鬆做到「停課不停學」。
學生回校取紙本功課
「沙士停課期間,相對簡單的,我們老師會製作一些紙本工作紙,印製了放在學校,讓家長和學生自行回校領取,變相增加了感染風險。又或者我們之間把工作紙放在校網,讓學生自行下載,這已經算是電子教學了」。朱校長坦言,「當年網上學習平台極之有限,電子教學未曾普及,無論是學生、家長、教師都對此陌生,絕大部分集中在紙本」。
電子教學是大勢所趨
朱校長坦言,香港雖然推行電子學習已一段時間,但客觀來講,很多學校在電子教學上仍然十分有限,「始終牽涉到器具問題,平板、供應商、網路問題,有些區份的學校還涉及到跨境問題,跨境學生如何在內地可以成功登陸校網,也是需要經過多次驗證實測的。」
經過新型肺炎這一役,朱校長覺得,是讓大家醒覺,電子教學將會是大勢所趨。「疫情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不快樂的,可是也有正面的地方,這次疫情來看,很多電子平台以前是收費的,現在很多都免費推出讓我們學校隨便使用,另一方面,也推動了研發速度,大家都在改進,如何方便讓學校應用,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好的改變。」
教學影片老師當主角
朱校長為了學生在家中能「停課不停學」,他認為首先必須要輕鬆、有趣。所以他讓老師化身「連續劇」主角,拍攝短片,讓學生輕鬆觀看影片愉快學習,按照他的說法是:「我們的老師會粉墨登場,聲音導航,拍一些教學影片集,然後學校會像播放連續劇一樣,一集一集地播出,片與片之間有編制有串連,每星期播放一集到兩集,讓家長和學生可以透過上我們的校網,上YouTube,或者土豆網觀看,輕鬆學習。」
設抗疫專題啟發創意
除了觀看有教學目標的中、英、數「連續劇」片,朱校長還特定因應疫情,開設抗疫專題。「我希望家長和同學,在抗疫的環境裏面,可以結合科創,思考一下自己可以如何抗疫,例如自製口罩、自製清潔液,發揮創意。」
其實這種「親子科學創作」之前已經有做過,效果很好。朱校長分享,很多小朋友非常有創意。例如有小朋友由於家裏多了一個弟弟,經常沒日沒夜地哭,小朋友就發明了一種叫「育嬰器」,這個「育嬰器」是一個哄孩子的玩具,當BB的哭聲達到某個分貝的時候,感應器感應到一定程度的聲音後,玩具會自然轉動哄BB,甚至感應器會透過Wifi,將信息直接傳達到父母的手機上。
朱校長說,「我希望在這個停課期間,親子針對日常家居、社區等,思考一下如何結合科技,做重用口罩、做保存口罩的器具、甚至為家居添置甚麼抗疫器材,都是我希望大家學習的。」
面對面授課無可取代
目前仍難以統計監察學生在電子教學下的成效。朱校長說,目前在抗疫期間推行電子學習,當然有一定的功能,但同時有一定的限制。「現在我們透過電子平台,讓小朋友在家中學習,除非有一個實在的直接的系統,可以統計到小朋友在網上究竟做了甚麼,做了多久,是不是真的有做,如果沒有這個系統的話,那麼我們把影片放在校網,他看與不看,他看完後做成怎樣,其實我們學校也很難監察的」。
於是學校就要求老師每星期都會給家長打一次「陽光電話」,看看學生是否有按照學校相關的指引去學習,去了解家長有甚麼需要支援和幫助。朱校長承認,這遠遠不足,「發展電子學習是好的,但家長難以監察學生,學校也是很難監察到,所以面授教學還是最好的,老師的角色不可取替」,皆因課堂裏除了師生互動、還有生生互動,還有學生之間互評,還有師生互評,還有家長的評價,「這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你一個人在家對着電腦,當然是做不到的。」朱校長說。
學生健康比學習重要
疫情期間,很多家長擔心無法監察子女,學生在家終日無所事事,停課又停學。但是朱校長反而認為,學生身體健康快樂比學習更重要。「停課期間,我們學校其實給學生的功課量不多,反而希望他們學會珍惜,珍惜與同學的相處,有空whatsapp或微信給朋友,珍惜與老師的見面機會,珍惜與家長的相處,珍惜自己的身體。」
朱校長說,這段停課期間,學校還有一個獎勵計劃,希望學生做好個人衞生,勤洗手,多戴口罩,在家裏也希望學生每天可以做一些能力所及的家居清潔工作,例如收拾自己的書房、睡房,用清潔液清潔自己的玩具,然後叫家長簽名做證,復課後學校都會作出不同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