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發展為特區政府重中之重,其中打鼓嶺區面積足足佔整個都會區的四分之一,原本位於香港邊緣的地方,但由於有新的規劃,角色顯得空前重要,卻也凸顯這個地方問題處處,除了有臭氣沖天的東北堆填區外,村內更缺乏必要基建,異常落後。兼任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形容,一河之隔的深圳高樓處處,發展成熟,打鼓嶺卻連最基本的基建都缺乏,強調今時今日的香港不應該是這樣。她建議政府日後發展時,不要以一個低於市價的價錢收地,而是與村民共同發展,與民共富,這樣的社會才會和諧。
文:葉佩瑜 圖:黃冠華
政府於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都會商業核心區—「北部都會區」,透過加強深港合作發展,發揮國家發展戰略中的獨特優勢,將以新界北部作發展核心,涉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北部都會區核心地點
2022年,《施政報告》再次強調,將全力推進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等已啟動工程的大型項目,其他大部分發展項目已展開規劃,包括新田科技城,目標是5年內為所有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10年內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單位各4成,並提高發展密度,採用較高地積比率,善用「北部都會區」土地資源。
打鼓嶺貫通香園圍、文錦渡及羅湖3個口岸,為中港兩地人流物流的窗口,但香園圍口岸不遠處卻有一個無蓋垃圾桶—東北堆填區,不時傳出陣陣惡臭。兼任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陳月明接受《堅雜誌》訪問形容,東北堆填區為打鼓嶺發展的阻礙,認為都會區不應該有堆填區,質疑政府既然一方面在梧桐山及紅花嶺打造生態走廊,為何又要在生態走廊中間擴建堆填區:「你行出(香圍園)口岸附近看看,明明那麼美麗,卻有一個堆填區,無論於發展、生態、民生方面都帶來一定影響,除了環境污染、河道污染外,還有二次污染,每日在港九新界,全部垃圾車都跑來這邊傾倒垃圾,過程中有滲漏,又衍生管理不善及非法棄置問題。」
生態走廊與堆填區格格不入
陳月明苦笑道,東北堆填區傳出的臭味嚴重影響口岸兩邊的居民,包括深圳居民:「深港兩岸有20萬個居民,我當選立法會議員後,深圳居民未停過,差不多每一日都洗版式留言,有些說子女因臭味皮膚敏感、頭暈等,有些更向我展示身體檢查結果。」她直言,堆填區的惡臭令深圳居民無法開窗,他人辛辛苦苦,花了畢生積蓄置業,卻開不了窗,讓人怎麼活下去:「現時所有垃圾都傾倒在這堆填區,包括:生活垃圾、廚餘,甚至禽畜糞便等,正如習主席所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鼓嶺就有個垃圾山,還要是無蓋的,你說臭不臭?」
她形容,東北堆填區是一個歷史問題,堆填除了落後,亦十分浪費土地,今時今日香港已回歸25年,實在不應該再堆,更不應該擴建:「我覺得香港應盡快停止堆填,興建垃圾焚化爐,而即使興建垃圾焚化爐亦不應考慮原址興建,因為這裡是一個口岸帶,亦是保育生態地帶,周邊全部都是民居。」她透露有就堆填區事宜向發展局、環境及生態局等反映:「香港好多土地,或者可以在島上面興建垃圾焚化爐,海運等,就不會有二次污染,現在政府雖然有行動,但未足夠,應盡快進一步全面檢視問題。」
無排污 無網絡 無街燈
除了堆填區,要發展打鼓嶺還有其他障礙。陳月明說:「打鼓嶺比較原始,是香港最邊緣最北的地方,即使最基本的排污、雨水收集、道路及街燈,均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每次《財政預算案》我均提出希望增加鄉郊小型工程撥款,加快解決基礎設施,比如打鼓嶺這邊,整個地區都是北部都會區內,你解決這裡的民生基建問題,變相亦加速北部都會區發展。」
她指,打鼓嶺大概有一萬名居民,包括流動人口,基本上衣食住行都是不完善,所有人都希望增加及完善區內配套設施。被問到市民無排污系統怎麼辦,她說:「化糞池囉,我這邊有半條鄉是沒有排污的,早於90年代,東北堆填區建設時,當時政府答應為我們整個鄉添置排污,最後走了半條鄉數,到今日我仍在追數。」
她說,假設一家人要起屋,要自己處理化糞池,一般會建於屋的前面或旁邊:「我最近遇到一個個案反映,求助人舊屋重建,無法搭往中央化糞池,門口只得一兩呎,但屬於政府地,政府不准將化糞池建在門口,結果求助人最後在客廳中間建了一個化糞池。」她直言很震驚,得知事件後立即跟進,政府很快有回應,並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些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設施,你想一想在客廳建一個化糞池,即使在門口都臭,何況在屋入面,大家又在廳中吃飯、看電視,這些事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是不應該發生。」
陳月明表示,打鼓嶺一河之隔是商業金融地帶,但這邊還是滯後的地方,可能比某些內地山區更落後:「當年我向街坊派發防疫包,我帶電視台去行,因為無街燈,入黑就派不了,別人派一日的量,我要分三日派。」
打鼓嶺村廁成旅遊巴公廁位
她又指,中港通關為打鼓嶺帶來一定負擔,打鼓嶺貫通羅湖、文錦渡、香園圍3個口岸,開關後人車直達:「我都好頭痛,因為通關可能有些配套未準備好,衍生不少問題,部分位於關口附近的村落受影響,旅遊巴一車車載人到村內公廁,你知鄉郊公廁為民政清潔人員管理,不像口岸一般24小時有人管理,得閒才會有人清潔一下,導致衞生情況十分惡劣。」
被問到進入立法會後聲音是不是較大,陳月明就直言,這是自己最大的感觸:「我在區議會及立法會是兩回事,於區議會解決民生事項很吃力,雖然我是鄉事會主席加區議員,但一支街燈,可能5年都建不成,道路那些不用說,可能要10年,但我到立法會後,可以更直接反映問題,一封信一個電話,政策局已經即時幫我解決問題,過去一年我解決了不少民生事項。」
她表示,大家絕不能看輕社區的細微事,要北區居民支持都會區發展,必須要與民共富:「我經常掛在口邊,政府現時日講夜講北部都會區發展,那麼大的計劃,試想想一個老百姓在屋企呆坐,絕少外出,你同我講北部都會區,我都不知道是甚麼,但我知道我屋企無排污、無網絡,外面無街燈,這些是我最基本需要的東西。」她說:「我覺得民生無小事,正因如此,只有將小事做好,你跟市民談大發展,他們才有信心,否則市民心諗大發展與我有何關係?」
日後收地需考慮共富裕
陳月明分享,發展對村民有一定影響,政府因為興建口岸及高速公路,收了不少村民的地:「在這住的原居民,不少都有百幾二百年歷史,我的家族都在這住了四百年,大家的根在此家在此,他們這塊土地守得很艱辛,抗英抗日時守到今時今日,發展不可以拋開他們。」
她表示,得知政府正考慮透過土地收回條例收地,她提出反建議,希望留有選擇性,讓大家一起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及共同富裕:「我們一河之隔(深圳)不少都九成改造,與政府慢慢傾,一起安居樂業,你要讓大家投入,一起發展,大家才會用心支持,如果你以土地收回條例,以一個低於市價的價錢收地,人家無選擇又被動,土地明明是我的,你問也不問就收走,收回後又可能公開拍賣,又或者招商,塊地在我手上是草地爛地,除了耕作外甚麼都做不到,被收走後就變成商業用地,黃金地段,你想想村民的後代,子子孫孫面對政府會是怎樣的心態,那就不是和諧社會了。」
陳月明自行設計發展草案
被問到會否擔心北部都會區變成啟德一樣,她直言都擔心,但坐着空擔心無用,她籌款50萬元請了第三方設計一個符合政府定位,符合本地民意,符合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及國家策略的規劃,並已將初步架構圖轉交政府。她說:「可以做的我都做了,我不斷提供意見,最近亦聯繫了部分友好議員,日前劉智鵬議員就來了打鼓嶺視察,會見村長等,我費事講來講去在議會都只得我。」她強調,打鼓嶺除了是她的家鄉,亦是一個發展區,更加是香港融入國家大局的主要交通樞紐,希望政府不要再忽視最重要的持分者—村民的意見,並忽視這個都會區的黃金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