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牆鬆綁】(1)萬幢舊樓危機重重 市區重建舉步維艱 政府修例下調強拍門檻 助小業主逃出生天

本港不少樓宇老化情況嚴重,不時發生外牆石屎剝落事故,根據政府資料顯示,樓齡達50年的樓宇數目將由2020年的8,700幢,增至2030年的13,900幢,日久失修的舊樓成為「都市炸彈」。
立法會7月18日通過俗稱「舊樓強拍條例」的《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建議「指定地區」樓齡達50至59年私人樓宇,強拍申請門檻由80%降至70%;「非指定地區」樓齡60至69年舊樓,同樣降至70%;70年樓齡均降到65%,以便利舊區重建,條例獲得舊樓街坊歡迎。
作為條例草案委員會主席,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林筱魯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香港樓宇老化情況相當嚴重,不能再視若無睹。位處指定區的區議員及街坊就認為,若私人市場難以獨自承擔,就應考量公私營合作模式,由市區重建局負起較多責任,盡快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文:Wing Yip 圖:黃冠華

作為條例草案主席,林筱魯接受訪問時表示「已經拖了很久,終於可以解決」,並形容目前香港正面對「雙老問題」,除「人口老化」外,樓宇老化速率不比人口老化慢。

林筱魯:樓宇老化問題必須正視

林筱魯指本港樓宇老化情況已到臨界點。
林筱魯指本港樓宇老化情況已到臨界點。

雖然香港屬國際大都會,但樓宇年齡普遍偏高。他認為「問題」並非橫空出現,只是一直被埋在地下。過往礙於政治問題,就算知道問題所在,卻無人敢觸碰,「完善選舉制度」後社會重回正軌,是時候做實事。

草案審議期間,從政府所提供數字可見,十年前,樓齡50年以上的樓宇全港約為4,500幢,時至今日已經增至9,600幢,估計到2042年將增至22,900幢。林筱魯指出,若按尚未修例前的重建速度計算,平均每年只能清拆160幢,就算不理會其他將會折舊的樓宇數目,亦需要125年才可以完成重建工作。

林筱魯認為「人與樓都是一樣」,就算如何維修保養,把「壽命」延長,但都不能「逆齡」,始終都有「限期」,必須處理,當「大限將至」時,無論投入多少資源,仍然會出現漏水、石屎剝落、鋼筋外露、消防,甚至出現很多結構上的潛藏風險。

不能單靠政府撐起重建任務

單位內外經常出現石屎剝落情況,面積也很大。
單位內外經常出現石屎剝落情況,面積也很大。

隨着舊樓數目不斷上升,林筱魯認為,樓宇本身的安全問題已逐步浮現,除重建外,還涉及《建築物管理條例》和消防安全等等,亦要在今屆立法會會期內處理。目前政治環境相對穩定,大家可以坐下來,平心靜氣,一起把問題解決。

談到今次降低「強拍」門檻,林筱魯多次強調,重建所涉及資源相當龐大,不能單靠政府一己之力撐起全港重建任務,需要結合不同力量推動。他提到20多年前,初加入市建局時已有深切體會,單靠市建局解決重建問題,簡直是沒有可能的事。

林筱魯認為,市建局只能針對環境最差、最有迫切性,又或涉及業權紛亂,但樓宇本身結構相當差,必須及早重建的項目。又或者一些大型項目,除了要提供物業單位外,還要附設其他配套設施。

他強調市區重建是非常艱巨的工作:「發展商與發展商之間、大發展商與小發展商之間、小業主與商舖的矛盾,甚至租客又投訴被迫遷。」涉及不同利益板塊,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每個環節都會觸動大家的神經。

保護小業主利益審議過程審慎

就算同一幢樓宇,樓上與地舖業主對收樓重建的態度,往往都是南轅北轍。林筱魯舉例,不少個案是樓上業主希望有收購發展,但「地舖」業主卻認為漏水、失修影響不到他們,加上舊區多屬人流較旺地區,他們不想受重建計劃影響生意提出反對,令重建計劃面對不少阻滯。

其次亦涉及到私有產權和如何保障小業主權利等問題。林筱魯指出在《條例》審議進入二、三讀時,仍然有議員提出,調低強拍門檻後會否令小業主感覺「被人㩒着搶」?尤其在一些「非指定區」。故此,審議過程中大家相當審慎。

合併地盤避開「牙籤樓」

林筱魯還提到,《條例》不止針對單棟樓宇,還有合併地盤部分。過往很多重建項目,尤其在市區位置,基於地盤面積所限,很多時出現所謂「牙籤樓」,莫說沒有任何配套設施,實用率亦很低,主要原因是過往合拼地盤發展涉及不同地盤估價問題,往往出現不少爭議。

今次《條例》清楚說明了一套計算方式,大家按有關法例,怎樣做報告、如何做估價、如何分攤業權等,令爭拗減少,同時加快有關流程,新樓宇面積也大了,大家都可以住得舒服一點。

專責公司為小業主提供安全網

另一項重點是怎樣支援小業主。林筱魯相信今次無論是行政措施,又或透過法例規管,都關顧到小業主權益,政府承諾透過市區重建局成立一間專責公司,為小業主提供安全網:「無論在收樓過程中,涉及無緣無故停水停電,又或者任何不法手段,業主除可以報警外,專責公司亦會提供適切支援。」又或者涉及任何法律問題,例如估價是否合理等等,小業主都可以要求協助。

林筱魯認為,就算未能全盤解決小業主最擔心的問題,但當小業主遇到麻煩時,起碼有個一站式平台:「有個門鐘可以按,為小業買個安心。」

市道低迷收購重建尚未熾熱

至於《條例》通過後,舊區會否出現翻天覆地改變?林筱魯認為目前仍難以估計,就算《條例》修改得如何完備,還須看市場情況,若無利可圖,重建項目亦無法啟動。

現時要盡快將《條例》修好,不可能「迫到埋身」才做:「《條例》放在此,需要時可以立即拿來用,不是待市道蓬勃才進行修例,到時就會太遲。」

林筱魯指出,鑑於目前樓市尚未復蘇,無形中影響到收購重建情況尚未熾熱,但市場方興未艾,仍聽聞有舊區重建計劃會展開。現時《條例》完成修訂,當發現到有關程序簡化了,涉及的規模可以更大,不排除令熱度提升,加快收購重建速度,是一個循環。

普遍估值約為市價1.83倍

林筱魯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強宣傳,讓市民知道《條例》內容。至於有「重建地盤」的地區,希望區議會、關愛隊發揮作用,詳細及貼心地向受影響居民講解。

另外,小業主最關心的是拿到的賠償金是否足夠在原區重置物業?林筱魯認為,該筆錢不能稱作賠償,而是將單位賣了,普遍估值約為市價1.83倍,至於能否在同區購置物業,需要看單位面積以及當刻市道,若樓市下跌,可以有多些選擇,反之樓市向上時,議價能力會較低。

林筱魯指出當樓宇越來越舊,業主又越來越老,是否還有精神時間不斷為樓宇進行維修?隨着樓宇折舊,維修費越來越貴,與其面對長年失修,每次外出都要爬長長樓梯,就算買不到全新單位,七、八年樓齡的單位能否考慮?最基本是樓宇質素有明顯改善。

大家應從大方向看問題

林筱魯強調公平最重要:「如果市價是100萬,小業主只得30萬,當然不可行。但如果市價100萬,卻賠了183萬,這又是否合理?」當然每個單位都有不同故事,而且都相當感人,但大家應從大方向看問題。
此外,林筱魯亦談到過往二十年香港經濟迅速騰飛,但舊區重建步伐卻相當緩慢。雖然特區政府曾努力加快步伐,但仍未足以追及樓宇老化部分。現時降低了「門檻」,但經濟還未完全復蘇,預計尚有一段「困難的日子」,希望可以盡早捱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