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持】(2)《Amazing Cut》真人騷比賽冠軍 姚子裕:這條路不易走

時裝模特兒在「天橋」上婀娜多姿,展示華麗服飾,觀眾看得目不暇給。每件時裝作品,設計師一針一線包含了很多不同故事。
為向外界展示本地時裝設計師的才華,陳祖恒牽頭聯同香港紡織業聯會,與電視台合作舉辦時裝設計比賽真人騷《Amazing Cut》,讓外界深入了解香港設計師的故事。
《堅雜誌》訪問了兩名得獎者,其中有本地十大名設計師,亦有新一輩的後起之秀。他們都認為,香港具備優秀條件成為「亞洲時裝中心」,甚至能走上國際舞台。過往可能業界較為鬆散,各自發展,現時《施政報告》明確提出發展方向,希望業界能把握今次機會。

夢想與麵包同時兼顧

Kev認為,透過真人騷比賽,可以讓外界更立體認識設計師的作品。
Kev認為,透過真人騷比賽,可以讓外界更立體認識設計師的作品。

今次比賽冠軍姚子裕(Kev Yiu),是本地十大名設計師之一,他設計的婚紗及晚裝,在行內更首屈一指,不少影視明星出席重大場合的「戰衣」,也是出自他手筆。這位頂流設計師,為何還要參加比賽?Kev表示自己很喜歡參加這類型比賽,可以讓外界更立體地認識到每一名設計師,其作品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在英國選修時裝及衣著(Fashion and Clothing),畢業後Kev不經不覺已在時裝界浸淫了19年,他坦言這條路並不易走:「剛開始時,要打兩份工,日間上班,晚上就車衫,做到凌晨4點,經常在工作室瞓覺。作品做好後,便拿到銅鑼灣時代廣場後街的一些時裝店,逐間拍門。」過程很困難,但當夢想和麵包要兼顧的時候,他需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無綫電視協辦《Amazing Cut》活動。
無綫電視協辦《Amazing Cut》活動。
Kev其中兩件參賽作品
Kev其中兩件參賽作品

時裝設計師出現斷層

Kev在時裝界走過19個年頭,曾與三個投資者合作過:「香港是一個經濟主導的社會,但時裝是很長線的投資。如果要再找投資者合作的話,要找對這個行業比較熟悉的投資者,並非單純只計收益,因為始終未必一定得到效果。」他強調自己只是一名設計師,對於市場經營方面始終不及專業人士。

70年代香港正值經濟起飛,時裝界百花齊放,孕育出不少殿堂級設計師,有Walter Ma(馬偉明)、鄧達志、Dorian Ho(何國鉦)、Lulu Cheung(張路路),還有較為年輕一輩的SPY Henry Lau(劉憲華),Kev認為他們都做得很成功,整個行業相當蓬勃,但現今時裝設計師這個行頭卻出現了斷層,Kev相信跟近年消費模式改變有關。現時只要在網上打一兩個關鍵字,很快便會彈出每位客人需要的款式,而且相當便宜,對設計師的關注也減低了。其次,媒體的重視程度亦有直接關係,Kev認為特區政府一直都有推動本地時裝,但始終未能成功入屋,傳媒的原因佔很大比重。只要翻一翻各大時裝雜誌,全部刊登的都是國際設計師的作品,沒有留少少篇幅報道本地設計師,令本地設計師好像從沒有存在過。

婚紗為Kev的強項。
婚紗為Kev的強項。

效法其他地方政府協助推廣

Kev為不少明星設計登台服飾,這是他筆下的草圖。
Kev為不少明星設計登台服飾,這是他筆下的草圖。
Kev為模特兒整理服飾。
Kev為模特兒整理服飾。

香港其實有不少設計師極具實力,國際舞台也有他們的身影。至於如何突破?Kev覺得「宣傳」佔很重要部分。面對新的消費模式,你不能預期單靠掛起個招牌,自然便會有人走入店內光顧,設計師必須廣開平台,例如運用自媒體,又或參加真人騷比賽等等,透過不同渠道讓公眾不單認識產品的質料,設計得好不好看等等,而是要進一步了解產品背後帶出甚麼信息、風格及氛圍。

Kev提到,雖然特區政府有定期舉辦不同時裝展,但只限業內人士知道,反觀其他鄰近地區,以韓國為例,早於十年前韓國政府就開始推動在劇集、電影等影視作品中,全部採用韓國設計師作品,劇集外銷到其他地區時,變相一併推廣了韓國的時裝設計師。

由政府推動產業的模式,現時連泰國也在效法。Kev表示,泰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推薦當地設計師到不同地方展出作品。香港近年都有類似活動,例如Fashion Farm Foundation,跟着又有時裝設計師協會,以及不少新近成立的組織也有出力,但始終香港營商環境較細,市場規模亦小。

香港人精神能屈能伸

Kev認為巴黎、米蘭有他們的體系,亞洲也應有自己一套的時裝體系。至於如何協助香港設計師?Kev建議撥出一個場地,專門給香港設計師開設工作室,推廣本地設計作品,令一些有潛質及才華的設計師不受經濟問題影響創作。

此外,Kev更提到設計風格其實代表了香港文化。從前香港以製衣起家,時至今日必須找一個新的切入點,將「香港時裝」這個品牌推出去,不再是「好賣」或鬥便宜,而是要有香港的創意、香港特色。

展望未來,Kev期望可以有更多新血入行,由有經驗的設計師帶着他們怎樣走。每年有不少時裝設計學生畢業,但成功入行連5%都沒有。他想出一點力,與其他設計師合作,看能否多發掘一點新血,盡量不要出現太多斷層。

經歷疫情,Kev工作室的規模也受到影響。在香港只有他自己和裁縫兩個人,除晚裝、婚紗外,還會造不同款式的衣服:「慢慢打拼,可能正是香港人的精神,能屈能伸。」

Kev與陳慧琳合作,設計舞台服裝。
Kev與陳慧琳合作,設計舞台服裝。

打賭5年後3D打印時裝

Kev認為衣服反映各個年代人士的心情,現今以簡單為主。即使自己主線的晚裝和婚紗,同樣追求簡單。甚至很多人在網上買一套現成婚紗,就算質料不好也不重要,婚照拍得漂亮就行,婚禮完了便丟棄。

他預計10年後,在大家講求簡約的趨勢下,可能婚紗晚裝不再存在。隨着科技發展,他打賭5年後衣服有可能會透過3D打印出來,故此,他必須不斷增值自己,掌握時代脈搏。

Kev正籌辦一個YouTube平台,以比較輕鬆的方式介紹香港設計師,讓觀眾深度了解設計師的理念以及他們想帶出的信息。他強調,自己真的很愛這個行業。

160606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