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天降】(1)疫情來勢洶洶貿發局急停 書展出版商見財化水

第三波新型肺炎疫情來得急,原定於7月中舉行的一年一度書展,主辦單位貿易發展局在開鑼前兩日才突然叫停,遲來的決定令不少出版社措手不及,急急變陣,各自舉辦網上書展救亡。有出版社及作家均表示,明白在疫情嚴峻情況下不應舉辦大型活動,但每年書展是全年主要收入來源,亦是作者重點宣傳途徑,所造成的損失難以透過網上銷售或宣傳彌補,建議貿發局應制定後備應變方案,統籌舉辦網上書展,協助出版社減少損失。

文:陳明 圖:黃冠華、資料圖片

本港新型肺炎6月初曾一度漸趨緩和,政府隨即宣布一連串「起動」活動推廣經貿,當中重點活動是決定如期於7月15至21日舉行的大規模書展,並透過「防疫抗疫基金」撥出4,000萬元,資助所有書展本地參展商,上限為10萬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當時說:「推動書展能夠讓業界見到香港經貿活動能夠重新起動,如期推行。」

逾半參展商唔見50萬元以上

據貿發局資料顯示,今屆書展連同運動消閒博覽有逾730家展商參與,數目較去年下跌約10%,並因應疫情採取多項措施,包括要求所有入場人士佩戴口罩並派發搓手液、展廳外設置紅外線體溫檢測站,並加強清潔消毒會場及攤位等。

正當一切準備得如火如荼之際,7月初第三波疫情悄然而至,社區爆發火速蔓延,但貿發局當時仍然堅持如期舉行書展。不少參展商對此感到憂慮,九巴率先宣布退出,其後由約50個書商組成的「香港書展關注組」發表聲明,促請貿發局因應疫情,將書展延期。7月13日下午,即書展開鑼前兩日,貿發局始透過新聞稿宣布,將書展連同3個同期舉辦的活動延期舉行。

「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及名譽會長霍啟剛其後成立的「爭取支援書展參展商專責組」調查顯示,逾半受訪參展商預計損失營業收入達50萬元以上,部分損失更預計超過200萬元,約有10%甚至表示會考慮結業。

緊急安排網售變身幫補

由於每年書展均是出版業界重要收入來源,各大小出版社為減低損失,紛紛變陣舉辦網上書展。中小型出版社「今日出版」商務總監麥家昇(Karson)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已將原本在書展推出的新書自行在網上銷售約一星期,坦言網銷成本高,而銷量亦不及實體書展:「部分書按照過往現場銷售紀錄,知道會有一定銷量,但現時可能十分一或者八分一也不及,所以真的差很遠。現時有一半同事在家工作,要視乎同事的包裝數量,連同很多其他問題,是有很大影響。」

Karson表示,早於今年1月疫情爆發時,已考慮今年不會辦書展,但至3月時開始有作者查詢,加上社會上當時預測疫情在7月時應會減退,才決定開始籌備書展。直至5月中,貿發局正式通知會落實舉辦書展後,便全程投入做準備。他指出版社花了近10萬元在書展租了3個攤位,另配合今年有近10本新書推出,還要設計宣傳海報、贈品,加上時間緊迫,要趕印新書及加印舊書補貨,又要向印刷廠支付額外費用,以確保書展舉行首日有貨出售,另外還要安排運輸等等。

倉儲物流壓力大成本急增

按照貿發局安排,大型出版社可在書展開鑼前兩日(即7月13日)進場布置,而Karson這類中小型出版社則在舉行前一日(即7月14日)才可進場。Karson憶述,出版社員工為準備書展,周末假期亦要連日開工裝箱、準備收款機系統等等,但星期一(即7月13日)突然傳來書展延期舉行的消息,打亂了出版社的安排:「很多貨已拉了出來,原本準備去書展的,突然又要送回倉中,印刷廠新印起的貨,原本叫他們暫時不要送來,但印刷廠也沒有位置安放,要我們想辦法清走。」

為處理存貨問題,出版社要租用雙倍地方才夠擺放,費用亦增加,其次是物流安排:「原本全部安排好,突然之間一轉車也不用,現時正商討改為送遞網銷貨品,但其實很麻煩,因為一轉送幾百本書,與現時一本書分開幾百個點送,計算方法很不同。」

夏韶聲、利志達新書宣傳遭打亂

除了儲存及運輸外,宣傳大計亦一併被打亂。8年前Karson為著名歌手夏韶聲出版首本漫畫作品《天眼》,銷量甚佳,今年再為夏韶聲推出新一本科幻漫畫《GO西遊WEST》,是夏韶聲花了一年時間繪畫,出版社亦特別翻印小量《天眼》以配合新書銷售,並安排簽名會加強宣傳。Karson說:「以我們的紀錄,只要有書展,他(夏韶聲)有簽名會,是一定可以全數賣出,但現時沒有了,我們很努力處理網購訂單,努力包裝出貨。」

夏韶聲7月初在其個人YouTube頻道首次為《GO西遊WEST》宣傳,並向讀者表示會在7月18日現身書展為讀者簽名,而在書展宣布延期後,他再次在頻道內發出通知並向讀者致歉,又指書展延期但未有確實展期,但向讀者承諾在疫情過後,會舉辦大型簽名會與讀者見面。

另一本由本地漫畫家利志達應法國羅浮宮邀請創作的漫畫《Moon of the Moon》中文版《蟾宮事變》,亦是出版社重點宣傳之一。Karson表示,原本安排了一列攤位專門介紹這本書,並與法國領事館有連串宣傳活動,現時已全部取消:「其實是很難得的機會,現時再看看之後再有沒有機會,或中間有沒有機會可以增加曝光宣傳,再與有關方面商討。」

書展再臨準備工作重頭做過

Karson與其他出版社一樣,在書展宣布延期後隨即轉至網銷,雖然減少聘請兼職費用,但其實所花的人力物力更多:「成本一定提高,包括要購買泡泡膠紙包書,安排速遞送貨運費等,視乎每本書的價值,這些開支可能已佔10至30%,我的利潤一定會減少。」Karson又指,書展內一買一賣流程簡單,但現時不但銷售流程長,亦有很多跟進工作,同事首日試過朝10晚9不停包書出貨,亦試過回覆讀者的訂購WhatsApp至凌晨,甚至有讀者收書後不滿書角掉爛,要安排換貨等等:「以前我們亦有網購,主要是讀者補購書店已沒有銷售的書,可能一日有不足20單,但現時一日有超過100單,我們公司不是做這些工作,同事突然間變成包書工人,辛苦很多。」

Karson坦言,書展佔該出版社整體收入50-60%,是最大收入來源,因為讀者逛書展時,會受整體氣氛、攤位展示、作者現身簽書,最重要是能夠親自觸摸翻閱書本,增加購買慾,這些都是網銷難以做到,現時雖未做好結算,但估計損失一定超過6位數字:「現時要看網上銷售情況如何,如果銷售好,可能會追回部分損失。」今年書展舉辦無期,他相信,手頭上的新書至年底應已大部分賣出,甚至會再有其他新書推出,再辦書展時所有準備工作要重頭做過。

社會氣氛影響閱讀心情

經過今次網銷經驗,Karson認為出版社未來在網銷方面最重要考慮是應付能力:「尤其是試過之後,原來好辛苦,轉至網上亦不會賺更多錢,因為要做很多包裝、宣傳,不及以往只交給發行處理般簡單直接。」他認為,貿發局本身有網上商店,或可研究開放給出版社集中銷售,統一物流處理,相信成本可大幅降低:「如果TDC(貿發局)辦網上書展對我們會有很大幫助,但我不清楚技術上是否很複雜。」

自去年中爆發社會運動至現時疫情持續,或多或少影響市民的閱讀心情,Karson坦言,去年書展受社會運動影響,人流已明顯減少,很多人的心態已不放在閱讀上,現時要視乎疫情何時完結:「因為始終閱讀並非必需品,很視乎當刻的心情如何,可能環境良好些,大家閱讀興緻或較大,所以要視乎疫情完結後,香港整個社會氣氛如何,能否重新帶動閱讀風氣。」

39415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