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動能】(2)造價貴仍有特定優勢 全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投入服務

香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早前經已駛上路面投入服務。
香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早前經已駛上路面投入服務。

繼城巴2022年推出全港首輛雙層電動巴士後,全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氫巴)亦於今年2月25日正式投入服務,被編進城巴20號線,來往啟德沐安街至長沙灣海達邨;其後又先後行駛22M號線及20A號彌敦道線,協助收集不同環境行駛下的營運數據作分析。
城巴總經理(營運)馬詹唯曾形容,氫巴首航是零排放轉型計劃的重要里程碑,城巴計劃年內引進更多量產型氫能巴士及電能巴士展開並行測試,繼而再部署未來採購新能源巴士的比例。
據聞這次城巴引進的雙層氫巴零售價高達800萬元,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雙層巴士,價格比起同廠電巴貴了約四成。氫氣是高度易燃物料,且造價不菲,在香港人多、車多、路窄的情況下,究竟氫巴是否適合廣泛使用?再者現時有環保電動巴士,引進氫巴是否有此必要?

柴油巴士廢氣大 電巴、氫巴更環保

雙層電動巴士行車寧靜亦有助減少廢氣排放。
雙層電動巴士行車寧靜亦有助減少廢氣排放。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解釋,氫巴本身不會排出廢氣,環保角度而言一定比起現時的柴油巴士好很多,氫巴雖然暫時價格高昂,但日後如果大量訂購,成本有機會下降:「不論電動巴士或者氫能巴士,對於環保都是好的。香港地少人多、人煙稠密,巴士經過的地方很多時都是我們的市區,產生的廢氣會影響市民健康。」

李耀培強調有競爭才有進步,毋須限死只用一種新能源巴士:「之前試用過很多電動巴士,但始終由於充電時間比較長,而巴士有機會日以繼夜行駛,只有很短時間可以回廠清潔充電, 所以氫巴與電巴是各取所長。」李耀培認為只要是能令香港空氣更清新、潔淨,未來都要朝着發展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目標前進。

氫巴承載力強 適合港島區上山路段

氫巴雖然造價較貴,但確有其獨特優勢。
氫巴雖然造價較貴,但確有其獨特優勢。

立法會議員陳紹雄也同意,不應該在此階段排除任何一種新能源巴士。他認為氫巴尤其適合在港島行駛,而電巴就適合相對平坦的路線:「港島上山下山比較多,站與站之間比較密集,這個場景使用氫能巴士會比較適合。但如果有一些,譬如說未來的『北部都會區』,道路相對較平坦,加上點與點之間能有效預知距離和續航力,並透過充電設施和每點規劃做好事前準備,部分路線可能是電動巴士會更加適用。」

陳紹雄解釋,在沒有電池體積的限制下,氫巴承載力會比電巴更佳:「氫巴雖然造價貴,但將來單位價格有可能下跌。第二是氫缸相對電池輕,又沒有那麼多體積要求,因此氫巴可以多載一些客。說到底,我覺得現階段不應該排除所有的新能源巴士。」

陳紹雄強調,全世界現時都朝新能源方向發展,香港不能獨善其身:「到時我們發覺,原來香港配套設施未準備好,會失去先機。」他強調氫能不只拘泥於用作運輸,而是一整個新能源產業:「氫能本身可以幫到發電,可以驅動其他設備,如果不早作準備,到時氫能時代一來,我們便會落後於人。」

氫氣高度易燃 安全有賴嚴格把關

在一個活動上,陳紹雄嘗試為氫巴加氫。
在一個活動上,陳紹雄嘗試為氫巴加氫。

基於香港暫時未有氫能私家車行駛,現時市民唯一能夠親身接觸和使用氫能的就只有城巴引進的雙層氫能巴士。

由於接觸機會少,市民難免會關注到氫能巴士的安全性,因為大家都清楚氫氣是高度易燃物質,若不慎起火後果不堪設想。然而,李耀培認為只要把關安全措施,嚴守標準,市民毋須太過擔心:「安全措施必須要把關好,我所知道政府對於氫燃料或者氫運輸工具,有一個相關的跨部門小組,很關注安全問題,例如加氫站選址會盡量遠離市區,發生問題時可以減少傷亡。當然現今科技及技術上的進步,亦可以減少大家對氫能的恐懼,包括氫氣缸的防爆和防洩設計等等。」李耀培強調,不能因為有安全風險就甚麼都不做:「如果能達到安全標準,這個發展(氫能)也是正確的。」

政府放寬限制 容許氫能車輛行駛隧道

陳紹雄指全世界都朝新能源的方向發展,香港不能獨善其身。
陳紹雄指全世界都朝新能源的方向發展,香港不能獨善其身。

氫能巴士推出初期,由於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配套,路線編排上不能通過隧道。陳紹雄解釋,安全考慮是重中之重:「香港特區政府引進氫能燃料車,安全必須放在首位。安全正正是有標準,要達到甚麼標準才可以安全運行?要考慮得非常清楚。」

特區政府經過跨部門小組努力,根據模型實驗及風險評估後,最近終於宣布:氫能車輛可以通過隧道。
李耀培指,政府工作小組已聽取氫燃料電池車輛使用隧道的顧問研究結果,包括參考內地及海外相目關規定,以及審視氫燃料電池車輛的設計儲存量、操作壓力及各種重安全裝置,並認同氫燃料電池車輛使用隧道的風險與石油氣車輛万及其他化石燃料車輛相若,在符合相關指引的情況下可以行走隧道。

陳紹雄:發揮香港所長共建氫能產業鏈

國家氫能發展漸趨成熟。圖為一輛旅遊巴正在內地的加氫站加注氫氣。
國家氫能發展漸趨成熟。圖為一輛旅遊巴正在內地的加氫站加注氫氣。
陳紹雄認為在氫能產業鏈中,香港可與內地雙劍合璧,未來面向更大市埸。
陳紹雄認為在氫能產業鏈中,香港可與內地雙劍合璧,未來面向更大市埸。

引進氫能巴士其實只是香港氫能產業發展的一小步,陳紹雄希望下一步政府能夠盡快做好兩件事,配合氫能發展大趨勢:「第一,《施政報告》裏面特首提過,環境及生態局局長亦承諾過,今年內會出台一個《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港府已宣布6月發表);第二就是怎樣可以就着現有法例、法規,做一個檢視和檢討,定出一些標準,容許更多氫能車輛或氫能相關項目在香港出現。」

陳紹雄說,大灣區佛山、廣州、深圳等城市,氫能政策已出台好幾年,而且在國家《能源法》之中,亦已將氫能放了進去:「現時內地貨櫃車用氫能燃料電池行走,已經有超過兩億的安全公里,成熟度一步步完整,香港要急起直追。」

陳紹雄認為在急起直追的同時,亦要好好思考如何利用香港的優勢:「在金融融資部分,加上我們的法律法規,在整個認證方面,我們可以做得比較出色。在整條氫能產業鏈中,內地城市可以擔當製氫、運氫、儲氫等部分,我們雙劍合璧,未來可以面向一個更加大的市場,例如一帶一路或者東南亞國家。」
陳紹雄期待,特區政府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中能夠以產業思維作部署,將香港強項結合到大灣區或國內其他城市,形成優勢互補的嶄新格局。

138462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