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是社會未來棟樑,但部分因犯過事而留有案底的青年,難以重投社會懷抱。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推出了「新昕計劃」,是本港首間大專院校推行類似計劃,目標是為2019年反修例事件中,留有案底的15至21歲青年提供更生服務,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法治觀及價值觀,並度身訂造生涯規劃,協助他們重回正軌。
港專校長陳卓禧接受《堅雜誌》專訪時表示,案底成為年輕人不可磨滅的烙印,出獄後或會繼續潛藏於社會中成為「隱形炸彈」。他期望新昕計劃能夠為香港「拆彈」,拆得一個得一個:「一個炸彈可能已影響到很多人,所以我們影響的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
文:潘翠華 圖:黃冠華
「『昕』意思是新一天的開始,我們希望用『新昕』這個名字,表達出這個計劃的目標,為年輕人開創一個新的明天。」陳卓禧說。
他透露,「新昕計劃」的出現是源於本屆特區政府的理念:「特首(李家超)上任前,都有提及對於一些因為在2019年觸犯了法例而受到法律懲罰的一班年輕人,希望社會能夠幫助他們。其中有一位善長捐出了一筆善款,贊助港專推行這個計劃。」
我們正跟壞分子爭奪年輕人
陳卓禧早在2019年反修例風波發生時,已預視到這個隱憂:「一批潛藏在社會,心裏充滿仇恨的年輕人,他們對社會的破壞性會有多大?如果再有壞分子推動他們再走前一步,他們就會激烈化、極端化,對社會造成危害和威脅。我們現在就是跟這些壞分子爭奪這班年輕人。」
陳校長認為,因犯罪而留有案底的年輕人,猶如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烙印,對將來升學、就業,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極有可能成為反社會分子。於是,「新昕計劃」透過懲教署轉介,針對15至21歲、仍然住在中途宿舍的青年,提供更生服務。這些青年日間如常上班或上學,晚上回到宿舍,接受約兩小時的培訓和輔導。由於學員的年齡、背景各不同,有的就業、有的仍然在學,該計劃會以個案形式,為每個學員度身訂造生涯規劃。
收生條件:不抗拒參與培訓
收生準則方面,陳卓禧透露在青年參與課程之前,校方會先安排培訓前會面,讓青年先了解課程內容及理念:「起碼第一件事,他不抗拒參與這些培訓,這個很重要。若果大家建立不到互信,就沒有辦法再行下一步。還有一個(收生)條件,就是他是否(犯罪分子)骨幹?有沒有改變的意願?這些都是我們考慮的因素。」
「新昕計劃」今年8月啟航,首階段暫有9位青年學員,至本刊截稿前,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課程。陳卓禧形容,學員反應積極正面:「我們的同事在觀察學員表現後,認為他們對課程不反感,覺得值得參加。當中有些人比較積極和主動,表達了一些未來的計劃,也開始和我們同事建立了信任。」
盼政府撥專項基金支援計劃
不過陳卓禧承認,「拆彈」是一件艱巨工作,他不期望這些青年一時三刻會有大改變,但仍希望「救得一個得一個,拆得一個炸彈就拆一個」。
「一個炸彈可能已經會影響很多人,所以一個炸彈拆了,影響的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陳卓禧希望透過計劃,社會亦會放下對更生青年的歧見,大家一起向前望。
贊助這項計劃的善心人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產生示範作用,引領企業或其他有能力之士繼續支持及捐助,令港專可以擴大服務範圍,陳卓禧亦希望政府可以撥出專項基金支持。
為學員度身訂造生涯規劃
港專作為「新昕計劃」的組織者和執行者,當更生青年獲懲教署轉介到港專後,便會接受由港專設計的一系列課程。與其他更生計劃不同的是,「新昕」會啟發青年學員從更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並透過督導委員會各個成員的輔導和經驗分享,讓學員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新昕計劃」三部曲
該計劃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正向人生增值之旅」,活動包括邀請過來人作分享的「真人圖書館」、以傳統遊戲大富翁為藍本而設計的「價值教育桌遊」,以及「軟硬技能培訓工作坊」、「小組活動」等等。計劃亦會邀請嘉賓以網上短片或錄音等形式向學員作主題分享。
第二部分則是「專業技能深化課程」,因應每個學員的不同需要和興趣,為他們度身訂造生涯規劃,轉介他們到港專接受培訓,深化個別技能或專業範疇知識。
第三部分是「導師及持續輔導服務」,由社工繼續跟進學員情況,以及在導師指導下,讓學員深入了解職場所需技能,並鞏固他們的正確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