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熱愛旅遊,喜愛出走的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飛行預定時間比以前長了,但我總是在候機室等候。理論上隨着科技進步,飛行時間理應愈來愈短才是,但為何飛行時間會愈來愈長?
文﹕李向榮 圖﹕譚建章
香港到台北,十多年前機程最快只須1小時15分鐘,現在有的航班需時1小時35分,有的甚至超過兩小時,但到了預定登機時間,乘客卻多在閘口外苦等。其實這個情況不是香港獨有,世界各地的航班都有類似情況。在英國,就有人特意為此展開調查。
60%航班飛行時間較年前長
英國消費者組織「Which?」利用國際航空情報機構OAG進行的調查,雖然飛行科技在過去10年有長足發展,但他們卻發現有多達60%的飛行路線的飛行時間,比10年前還要長。
被調查的125個航班中有76個航班的飛行時間比10年前要長。這些航班分別屬於英航(British Airways)、易捷航空(Easyjet)、瑞安航空(Ryanair)和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等航空公司,其中英航有87%的航班比10年前要較長時間才到達目的地,而瑞安、維珍和易捷則分別有82%、75%和62%的航班出現此情況。
例如一班英航由倫敦出發至曼谷的航班,飛行時間比10年前多20分鐘;前往紐約及新加坡的航班也有此情況。至於瑞安航空公司由倫敦到柏林的航班,也多飛了10分鐘。而差距時間較長的航班,是維珍航空由倫敦飛往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Newark Liberty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班機,比10年前要多35分鐘才抵達。
調查人員認為,包括英航在內等航空公司,是為了讓航班在出現誤點的情況下,仍能在預定時間抵達目的地,而刻意加長預計飛行時間。
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航空交通管理科教授梅森(Keith Mason)則認為,如果航空一旦出現延誤,其他的航班都會受到牽連,若航空公司加長飛行預估時間,可以減低延誤帶來的影響。
浪費乘客時間避延誤賠償
不過,「Which?」旗下消費雜誌編輯保蘭特﹙Rory Boland﹚卻指,這樣做的話受影響的只會是搭客,因為他們要更早到機場,或在候機室或飛機內等待起飛,便宜了航空公司,苦了乘客。
除了浪費乘客時間,保蘭特認為航空公司是為了逃避誤點罰款。近年西方國家為了要航空公司「守時」,將航班誤點的旅客賠償額大幅提高。目前在歐盟境內,航班誤點超過3小時,航空公司對乘客的賠償可達600歐元﹙約5,460港元﹚,而在加拿大乘坐加航的話延誤賠償逾6小時賠償額高達800加元﹙約4,800港元﹚。
航空公司﹕減速飛行降耗油量
航空公司的回應則稱,飛行時間較以往長,是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天空飛機數目比以往多,天空也出現擠塞情況;他們又指各地的機場要他們的飛機花更多時間停在地面,等候期間空管人員甚至不讓她們作起飛準備。
航空公司又指,一些往來東亞的航線,近年因要避免飛越發生戰亂的「危險國家」領空,而需要更多飛行時間。另外,航空公司承認,他們是故意讓飛機飛慢一點,減低燃料消耗,以「降低票價」。
香港民航處前處長樂鞏南表示,其實這麼多年來,飛機的「效率」是提升了很多,而「每客座公里消耗油量」降低了,反映了飛機的效率提升不少。
樂鞏南﹕發動機有效負載提高
然而,飛機的「效率」提升並不等於飛得更快。樂鞏南指出,大眾認為飛行速度在過去這些年間提高了,實際飛行時間應該縮短,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是過去十年,以致打從波音747客機投入服務的70年代至今,渦扇發動機的涵道比 (bypass ratio) ﹙編者按﹕這是渦扇發動機外進氣道與內進氣道空氣流量比值,比值逾高,耗油量逾低﹚都在增高,從70年代的6:1增高至現時的11:1,效率因此大大增高,耗油量降低,賺錢的有效負載﹙payload﹚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