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政策】(1)爭取開放逾 10 年 官僚政策呆板 拖死銀礦洞

政府近年銳意發展綠色及生態旅遊,但只集中推廣行山徑,觀賞香港山林景色,卻鮮有從中發掘特色景點,任由天然景點被埋沒糟蹋。

香港其實有多個荒廢礦洞,可追溯至本港當年盛極一時的採礦歷史。其中位於大嶼山梅窩奧運徑內的銀礦洞,有逾百年歷史,梅窩鄉事委員會過去10多年一直爭取重開礦洞,效法外國發展礦洞遊,更可連同鄰近瀑布、廟宇等景點,開闢成一條新生態遊路線,有利於發展梅窩一帶的旅遊事業。

文:陳明   圖:黃冠華、受訪者提供

可惜的是,鄉事委員會花盡心思規劃出來的特色旅遊路線,政府卻以銀礦洞內欠缺逃生路線為由拒絕開放。

一直有協助村民的新界西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認為,政府部門各有各做的政策太過「死板」,規劃行山徑時未能將特色歷史景點加以設計活化融入當中,嚴重浪費資源。

銀礦洞只有洞口可供遊人拍照留念。
銀礦洞只有洞口可供遊人拍照留念。

打造區內生態旅遊路線

鄧家洪身後的洞口被封閉多時。
鄧家洪身後的洞口被封閉多時。

窩田村村長鄧家洪帶記者由梅窩銀灣邨沿奧運徑緩步前往銀礦洞:「我喺梅窩出世,一直都知有個銀礦洞,讀小學時成日走去玩。」他說,梅窩鄉事委員會大約10多年前就希望將銀礦洞發展成為旅遊點,於是成立了「重開銀礦洞工作小組」並委任他為小組召集人,自此他便一直向土木工程署爭取,計劃將銀礦洞連同附近的銀礦瀑布、文武廟及從窩田村眺望的萬丈瀑布等,打造成新生態旅遊路線:「因為我哋唔想遺忘全港獨有嘅礦洞,咁安全,又可以入到去,又無沼氣,點解唔畀人去參觀下呢?旅行人士都係搵景點啫。」

翻查資料,銀礦洞是本港僅存,擁有逾百年歷史的人工開鑿礦洞。當年有報章曾報道,銀礦洞於1862年開始發展,本身是個鉛礦,由於大部分鉛礦均含有少量銀,吸引不少人前來採銀。至1886年香港華人企業家何獻墀的天華礦業公司在該洞開始大規模採鑿工程,直到1890年由華人企業家唐廷樞、徐潤等人接辦,但其後因礦質欠佳而於1896年停產。

官民研究結論完全相反

洞內有一條長而狹窄通道可步行通過。
洞內有一條長而狹窄通道可步行通過。

銀礦洞有4個入口,上洞及下洞兩個主要入口早在60年代被政府封閉,其餘兩個則被山泥堵塞。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09年10月曾委託顧問公司就銀礦洞展開研究,並曾派員入洞考察,指下洞地下積水嚴重,部分水深達2至4米,更有蝙蝠聚居;而上洞雖較為穩定及乾淨,但結構受水浸及風化影響並不完整,岩壁結構脆弱,故認為不宜開放。

不過,民間考察結果卻與政府的顧問研究大相逕庭。鄧家洪表示,2012至2017年間曾有民間考察隊多次入洞考察,他亦曾參與其中。據考察隊發現,長約230米的上洞完整乾淨,空氣流通,有四通八達的水道,坑道沒有下塌,早年用於傳送礦石的鏈軌仍在,估計工人將採得的礦物經吊運系統滑落下洞,送至銀礦灣畔的礦廠加工。鄧家洪描述:「入面有好多清潭,有啲鐘乳石,有幾個井同埋溪流,好似大陸嗰啲旅遊區,好值得我哋參觀。」考察隊亦向他指出,上洞位置靠近梅窩市區,洞外已有瀑布公園,沿奧運徑可直達,有條件進行活化,而下洞則有蝙蝠棲息,不宜開放。

洞頂有不少具特色的石塊。
洞頂有不少具特色的石塊。
探險人士在洞內發現不少陳年飲品樽。
探險人士在洞內發現不少陳年飲品樽。
礦洞外被封的洞口,從另一面可看到洞內景況。
礦洞外被封的洞口,從另一面可看到洞內景況。
銀礦洞內有不少清潭。
銀礦洞內有不少清潭。

開放礦洞條件:設立走火通道

鄧家洪批評政府做事墨守成規,浪費天然景點。
鄧家洪批評政府做事墨守成規,浪費天然景點。

鄧家洪曾將考察隊的視察結果提交予土木工程署,但署方始終認為銀礦洞不宜開放,僅在2015年在上洞洞口進行「小修小補」的美化工程,包括在洞口鋪設石磚路,洞外加建涼亭、資訊簡介板及地面石刻雕塑展示昔日採礦情況,不過簡介板上的資料有錯誤,而地面的石刻雕塑已幾被磨蝕,變得模糊一片。

雖然署方敷衍了事,但鄧家洪仍鍥而不捨地繼續要求署方再三考慮開放礦洞。他透露,署方去年起(2018)已多次邀約小組開會磋商,小組向署方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在洞內加裝安全設施例如圍欄及不鏽鋼網等等,如此就可以讓遊客分批入內參觀。署方最初亦同意局部開放上洞其中一段約數十米的礦道,但最大困難是走火通道問題未能解決。

「始終個問題就係話,消防處係唔會審批,因為佢(土木工程署)話消防處未試過礦洞嘅嘢,若果入面火燭點樣走呢?因為呢個洞只係一條直道,去到尾有一個井口,落嚟上去都喺嗰度,跟住要由正門返出嚟。最危險如果有一百幾十人入去,入面火燭,好難走返出嚟,咁消防處就擺咗喺度一路到現在。」鄧家洪說,當局建議要在礦洞中間位置開設一個直井,作為緊急通道,但這樣成本極高,估計最少需耗資逾千萬元,致令計劃停滯不前。

村民:政府墨守成規浪費景點

銀礦瀑布是香港少有的瀑布景點。
銀礦瀑布是香港少有的瀑布景點。

小組成員之一的廢墟攝影師阿Sing兩年前曾入洞內考察,發現上洞環境並不惡劣,結構良好,並發現上洞與下洞確實相連,亦找到通風井連通上下洞的方法,認為銀礦洞極具歷史意義,政府可考慮開放:「消防條例規定,一個入口之外,另外仲要有個緊急出口,我哋都諗緊,點樣可以做到符合佢呢個要求。」

與政府周旋10多年,令鄧家洪深深感受到政府做事墨守成規,浪費天然景點:「你驚撞到頭咪戴頭盔囉,我去過澳洲悉尼有個礦洞,長到要搭火車,個個戴晒頭盔,有導賞團、有管理員,但人哋個礦洞係大,我哋係細,但大有大做,細有細做之嘛。」若最終未能開放礦洞 ,他退而求其次希望可在現時的洞口石屎牆上,加設不鏽鋼網,內裏裝設射燈,最低限度可讓遊人從門口窺探,遙望洞內清況。

奧運徑沿途除了銀礦洞,還有銀礦瀑布、文武廟等景點。
奧運徑沿途除了銀礦洞,還有銀礦瀑布、文武廟等景點。
政府一直拒絕開放銀礦洞,僅在4年前在洞外加建涼亭美化環境。
政府一直拒絕開放銀礦洞,僅在4年前在洞外加建涼亭美化環境。

立會議員轟署方態度不積極

麥美娟認為在設計行山徑時應配合該區特色。
麥美娟認為在設計行山徑時應配合該區特色。

有份爭取開放及活化銀礦洞的新界西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工聯會立法會議員聯合辦事處在2014年,曾向政府提交一份活化梅窩建議書,指銀礦洞是本港礦業的重要歷史,即使未能全面活化,亦可在洞內修建約100至200米的長廊,讓遊人入內感受礦洞情況,但政府一直沒有回應。

她指,土力工程署雖願意就開放銀礦洞問題與小組開會討論,並一直「客氣地」稱歡迎小組建議,但就不斷重申礦洞並不安全,不適宜開放:「我哋唔會夾硬話叫政府開一個景點係唔安全嘅,咁但係村民畀咗咁多建議,佢哋係咪有認真研究過呢?如果能夠善用呢個地方,對梅窩整個旅遊發展係一件好事。」她認為,署方對開放銀礦洞態度並不積極,只願意投放資源改善周邊環境,但不願投入資源研究其他方案。

麥美娟認為,土木工程署只是負責礦洞的安全問題,若要將礦洞活化成景點,可能牽涉民政署、旅發局甚至漁護署等部門,反映部門之間處理行山徑政策並無協調,令不少行山徑只是「得個名」,未有因應沿途特色去加以設計,浪費重要資源。

土木署:未有再研究計劃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本刊查詢時表示,署方在2009年10月曾委託顧問公司,研究開放銀礦洞予公眾參觀的可行性,指由於銀礦洞只有單一逃生出口,加上洞內環境陰暗潮濕和狹窄,且石質較為鬆散,多處曾發生塌坍,開放礦洞可能對遊人構成危險。如要保障遊人安全,則要為礦洞進行全面的岩土鞏固工程,相關工程會嚴重破壞礦洞的外觀和洞內的石璧。另外, 下洞則是香港重要的蝙蝠棲息洞穴,遊人入洞會影響蝙蝠生活。因此,政府不建議開放銀礦洞供遊客參觀,亦未有計劃再次到洞內視察或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