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9年發生反修例動亂,出現主張分裂主義的「港獨」和本土思潮,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日前舉辦了一個研討會,從學術的角度,批駁引導向分裂主義的「諸夏論」、「歷史虛無主義」,指責有些人以學術為包裝,散播分裂中國的思想,更闡明中央集權大一統是中國歷史的選擇,「大一統」是中華民族現代化的重要關鍵,分裂與歷史虛無主義並不可取。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2017年開始創辦「香港史學論壇」,隔年舉行,旨在增強香港史學界的學術交流、傳承並弘揚中華文化、加強大眾對歷史文化知識的認知。今年的史學論壇於 8月16日舉辦,由於防疫的要求,在網上進行。今年的主題是「古已有之?——近代中華民族概念的構成和歷程」。
研討會上,香港人文學會總幹事馮天樂博士以《中華民族概念的產生、演變及其意義》為題演講,他從《孟子‧滕文公》曰:「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談到華夏中心主義的形成,並從清末民初歷史轉變入手,詳細論及革命派的排滿「大漢民族主義」、改革派的「大中華民族主義」、「五族共和」——革命派調整立場等,提出了既有理論價值、又有現實意義的新觀點。馮博士指中華民族概念古已有之,並不是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口中的不存在。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邱逸博士,則從秦始皇、漢武帝的大一統中央集權說起,說明中國統一,實施中央集權的管治,是中國數千年歷史發展的選擇,並指出「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在制度上的最大貢獻,是在建政後70多年的探索、試錯和實踐中,完成了中央集權的現代化,並使中國復興有一可靠的載體。」邱博士強調「大一統」是中華民族現代轉化的重要關鍵,一些分裂與歷史虛無主義並不可取。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文、應用歷史學術統籌葉德平博士的論題是《「諸夏論」的偏狹性:論「大一統」與中華民族復興的關係》,反駁一些歷史發明家如劉仲敬等提出的「諸夏論」,從學術上指斥「中國一切災難都是統一思想」的荒謬可笑。並強調「唯有完成『大一統』方能進入『太平世』,民眾也方能享受相對的和平安寧生活環境,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望。」
香港珠海學院助理教授李鈞杰博士以《斥歷史虛無主義之謬誤:從史籍看中華的存在》主講,借史籍中的文化認同來區別華夷,深刻地探討整個是虛無主義的形成過程,指出歷史虛無主義最大的致命傷是沒有主體,最終衝擊在千年歷史中所締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否認、甚至顛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價值,歪曲中華民族歷史,達致瓦解自身的身份及國家認同。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劉國輝先生以《中華民族自我意識的轉變及其發展》作論壇結束的演講,劉先生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講解中華民族自我意識的出現和強化,其內核的堅固和進步,而且統一正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意識。
「香港史學論壇」第一屆主題為「上古神話——香港的歷史長度和厚度」,探討香港考古學的發現和義意;第二屆(2019年)則以「融合東西——大灣區史學發展初探」為主題,着重討論大灣區各大學的研究重點和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