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謝曉瑩,源於首次看粵劇,就是觀賞她在《鎖麟囊》擔正印花旦,感覺她唱功和功架均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和給予好評,就透過好友高志森大導安排,和她相聚於飯局,高大導亦是《鎖麟囊》劇目合作者。
謝曉瑩是香港靈宵劇團創辦人兼主席,她集正印花旦及編劇於一身,記憶所及,可說是前無古人。她中學時就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200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又於2009年完成港大中文哲學碩士(M.Phil.),專門研究戲曲劇本文學,論文題目為 《當代粵劇對傳統戲曲之承傳:從唐滌生(1917-1959)劇本看行當藝術的意義》,如此高學歷背景,卻鍾情於傳統粵劇,而且她計劃以粵劇為終身事業,實在令人讚賞和敬佩。
原來謝曉瑩對粵劇的熱愛,來自媽媽的耳濡目染。因媽媽崇拜花旦李寶瑩,她的名字中也取了個「瑩」字。自小跟着媽媽看戲,後來媽媽成了「票友」(學唱粵劇)。謝曉瑩會考完畢開始練功,謝媽媽開始時是不允許她入行,只視作課外活動讓她強身健體,不過,謝曉瑩天生骨架柔軟、腿有力,又喜歡唱歌,所以具備做大戲的上佳條件。當訪問完及事後作詳細搜索她進入粵劇的經歷,原來她進入粵劇圈和所經歷過程,絕非易事,只因她鍾情粵劇方有今日境界,以下是訪問內容:
文:謝悅漢
妳曾拜過名師和受過他們指點教導嗎?
2014年11月12日,獲上海越劇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史濟華、上海崑劇名家國家一級演員王芝泉許到門牆,成為兩位名家的入室弟子。
其餘老師依次曾隨許君漢、陳小華、劉國色、賀夢梨、梁素琴、元武、蘭天瑛、王惠玲、蔣豔紅、周鎮邦等老師學藝,在基本功、唱功、身段各方面打下基礎; 近年亦曾隨京劇老師和志莉、越劇老師洪瑛習藝,針對身段、功夫、發聲等各方面進修。
妳何時開始正式登台?
我是於18歲參加《活捉張三郎》演出,便開始我的粵劇生涯,隔兩年後主演《攔馬》。「這兩齣折子戲功的部分重,動態佔多,練腿多了,也為我打好基礎。」粵劇要唱、做、唸、打,基本功要紮實,需付出莫大心力、努力、毅力,方能有今日境界,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妳大學畢業後,好像並非立即開始妳的梨園生涯?
大學畢業後,我曾在TVB主持《合晒合尺》粵劇節目。能參與粵劇相關的工作,我都感到開心。十多年前想進入大戲門檻是不容易的,可能是師徒、或是家族關係方能入行,我卻甚麼也不是。節目斷斷續續做了幾年,曾想過另謀發展,做過一年生意、簽約環星開騷唱小調,但2010年最終還是歸根粵劇懷抱,因遇上汪明荃響鑼鼓演《德齡與慈禧》,除飾演德齡外,也參與部分劇本撰寫。
我列舉這些事例,是因內心高興而寫,只要能保護好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包括各種藝術表演如歌曲、戲劇、書法、字畫、詩詞、小說等文學佳作,我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量參與,可能中華源遠流長文化就是如此薪火相傳吧!
在粵劇方面,誰人幫助妳最大?
由於初時經常要操曲排戲,認識了高潤鴻,而他是出身於粵劇音樂世家,他是我入行的轉捩點,沒有他,我未必有足夠的信心入粵劇這一行,因為始終無人無物入戲行是不容易的。我倆其後在2012年結婚,又於2014年建立自己班子和香港靈宵劇團;當然,亦曾受很多前輩和大老倌指點,例如阮兆輝、羅家英和汪明荃等,對於他們的指教和給予演出機會,我是深表感謝。
妳是否認為自己對粵劇表演有很大付出?
當我下定決心後,曾兩度飛往北京,置了頭批戲服,也拜師把戲曲動作功架學得更規範。當我演出了四、五齣戲,仍發覺自己有不足之處,我又請教不同師傅,針對身段、功夫、發聲等各方面進修,到第八年終開竅找到自己的方式。
我要承認,入行成本極高,除添置衣箱、行當,卻不知何年何日回本,可以是一輩子都賺不回來,完全由市場決定,但我好珍惜每次演出前排練,當我較為成熟和有經驗後,知道自己需要在甚麼地方再下些苦功;不過,上演一齣粵劇是要講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人條件好但是欠運氣也是徒然。尤其要成名和廣為觀眾熟悉,有時更要迎合觀眾的口味和眼緣。
妳能否講解一下對粵劇的看法?
粵劇又稱為「大戲」,是現存於中國廣東省境內十四種戲曲之一,是民間的主要娛樂活動,尤其是在大灣區內是相當普及;粵劇大多是源於中國文學,蘊含深厚的中國文化基礎,當中包括傳統服飾、舞蹈及音樂等等,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粵劇中最耳熟能詳的是戲寶《帝女花.香夭》,一句「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情景幽美,其曲詞更讓人琅琅上口,這些文學瑰寶和優美歌詞,確實是粵曲的典範。在今次《鎖麟囊》演出,我在編劇和編典時,把流行元素帶入粵劇當中,事後獲得觀眾回應是認同和接受,這已經打破往日舊規格。
當年在港大修讀中文,對妳在創作劇本和譜曲時,是否有莫大裨益?
我承認自己在在港大修讀中文系,確實提升我的中文文學修養,對自己在創作劇本和粵曲上有極大幫助,其實創作粵曲要注意平仄押韻,有時尚要將前人詩詞加插其中,我自己本身喜愛中國文學和古代詩詞,所以在創作曲詞時,不時添加一些前人詩詞在內,更能增加情趣和意境。
妳過往曾多次演出粵劇,可否講一些較為人知的項目?
我曾參與不同的粵曲粵劇演出,早年至今曾於多屆的尹光粵曲演唱會中任演唱者及司儀;更與「春天戲曲發展」合作參演不同的舞台節目,包括「粵劇武場短篇」、 「戲曲棟篤笑 — 尹光唱盡新馬腔」,又於「梁醒波專場:查篤撐波叔經典戲曲」中,與梁漢威合演《刁蠻公主戇駙馬》等。
2009年9月承辦「東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文藝晚會」。
2010年汪明荃主演的《德齡與慈禧》公演,除飾演德齡(A角)外,也參與部分的劇本撰寫。2011年在羅家英的指導下撰寫《秋雨菱花姊妹情》飾白菱一角,與羅家英、阮兆輝等粵劇老倌合演。2012年在阮兆輝指導下,於新編劇《北斗七星》裏擔任編劇及飾演燈仙赤綿一角,與多位老倌合演。
此外,2013年參與香港藝術節的演出,參演劇目《夢斷香銷四十年》。2014年6月參演李居明先生創作劇本之《封神畫夢》,飾演妲己。
2015年2月底參演《西九新星展》,擔演多個旦角主要角色。同年度在香港八和會館主辦的「賀華光先師寶誕」,演出節目《香花山大賀壽》裏,擔主角「觀音」一角。
2019年應邀於戲曲中心開幕周重演《白蛇會子》(2月26日﹚,再次獲全院滿座的佳績。3月27至29日重演《穆桂英下山》、首演改編劇《楊門女將》及重演《鳳求凰》。9月23至24日及10月29日首度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作,製作香港首部有關女同性戀題材的粵劇《魚玄機與綠翹》。202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資助首個網絡互動版《重生趙飛燕》的拍攝。
從2014年至今,我為「靈宵」創作了近20個劇目,原創作品如《青樓飛將軍—李師師》、《畫皮》、《連城》、《紅拂女私奔》等不同風格的劇目,均為戲迷所津津樂道。
在去年疫情期間,由於演出少了,妳如何處理空閒時間?
我沒有疏懶繼續練功,做倒立時手扭傷了不自知,回家按在床上聽到「勒」一聲,痛入心脾。「腫到如豬手般,晚上睡覺時痛到掉淚。受傷是司空見慣了,只要保持舊患不再傷第二次,也就算了。」
妳本身有否任何著作,和得過任何獎嗎?
我本人喜歡寫怍,自2004年起於《粵劇曲藝月刊》中撰寫「曉心瑩目筆自閑」專欄至今;2008 年於《現代戲曲》中撰寫「瑩·部落格」專欄。
2009年於《成報》副刊中撰寫專欄「瑩瑩寸心」;又與財經專欄作家鄧肇峰,於《成報》港聞版合寫【明德格物】欄目。2010年於《新報》副刊中撰寫專欄「東張西望」,及粵劇專欄「虎度門」。
首本個人文集《曉心瑩目》於2009年2月出版,得汪明荃、陶傑、高志森、大學教授等撰序支持,以其劇評專欄結集成書,也有少量學術文章,展示了戲曲、文學藝術觀。第二本個人文集《向上爬 向下爬》於同年7月出版,得高志森、羅家英撰序,由報社將其報刊專欄結集。此外,今年一月出版了首個粵劇劇本《鳳求凰》。
我曾於2001 年度香港學校粵曲推廣計劃 – 粵曲歌唱比賽 (公開獨唱組冠軍),和在2015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 – 藝術新秀獎(戲曲)。
另外,妳和高先生成立「香港戲曲總會有限公司」,對粵劇有推廣作用嗎?
「香港戲曲總會有限公司」乃非牟利組織,以中國戲曲,尤其粵劇演出及推廣工作為主,將定期舉辦戲曲演出及相關活動,目標為推廣中國傳統廣東粵劇,拓展大眾對粵劇藝術的視野,加強大眾對粵劇藝術文化的認同,確認粵劇為本土文化藝術;推廣對象不分性別、年齡界限。
此外,「香港戲曲總會有限公司」着重以舊為新,把古老戲曲修復、研究及保存,在保留傳統精粹的前提下,把戲曲重新包裝,務求把戲曲推向社區,走向世界。此外,希望由資深從業員帶領新秀演員,於無論演出及劇本創作各方面,均作出多方面的嘗試,培育接班人之餘把戲曲各個相關崗位專業化,包括演員、樂師、音樂設計、編劇、衣箱等。此公司除我倆夫婦外,尚包括阮兆輝、余少華等人。
妳個人最大的願望是甚麼?
唱戲已是我人生的一整部分,加上嫁了一位粵劇行業人,這一生看怕也逃不掉這一個行業,現在趁年輕當多一點演員,老了就當一位編劇,將自己的劇團變為一個品牌。
筆者按:無可否認,粵劇並非今日的主流,但謝曉瑩對粵劇的鍾愛,和她在唱功及功架的努力學習,以及不怕練功艱苦,去拜訪和虛心請教各門派大師,這種堅毅不屈精神,就是促成她有今日地位和境界。她對粵劇的貢獻,由她自任劇團班主,自負盈虧,至她親自編劇、作曲詞,和披甲上陣擔任花旦,在我搜尋粵劇歷史中,應該是前無古人,她在粵劇文化傳承中將來會佔有一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