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土耳其發生7.8級強烈地震,災情嚴重,特區政府旋即派遣特區救援隊遠赴土耳其災區執行搜救任務。在216小時極度危險及艱辛的搜救行動中,充分發揮專業水準,最終得以列於首屆「行政長官表揚榜」。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 在土耳其的拯救行動中,體會到國家拯救隊在各方面水平都相當高,而香港、內地、澳門三地,正商討設立合作平台,互相交流最新資訊及經驗。消防處年底舉行的年度大型拯救演習,將與廣東省合作,提升演練闊度及更多元化,預計日後相關合作將更頻繁。
楊恩健說,消防處獲得行政長官嘉許,除感到鼓舞和驕傲之外,還激勵起同事的士氣,申請加入坍塌搜救專隊的人數,較過往增加了一至兩成。
文:鄭濬文 圖:黃冠華
楊恩健接受《堅雜誌》訪問時,透露首屆「行政長官表揚榜」共有20多個提名,涉及跨局或跨部門,能夠在芸芸參與者中突圍而出,作為處長他感到光榮,同事也相當興奮,證明同事所作出的努力得到肯定。今次獲獎也帶來正面效果,「很多同事報名加入專隊,希望能一展所長」。
見識國家隊實力大開眼界
今次土耳其行動,特區救援隊與國家救援隊密切合作,楊恩健形容對方的表現令人「大開眼界」。雖然國家隊成立時間較短,只有短短幾年,但由於曾參與不少搜救行動,水平提升相當快。回想災場環境相當惡劣,通訊網絡缺乏,國家隊即場打通網絡,建立通訊系統,令現場救援人員可以時刻保持聯絡,方便調配人手,更能與外界保持溝通,匯報最新工作情況,表現相當厲害。
除此之外,國家隊因應災場環境,當場「燒焊」砌床,安排熱食,讓隊員不用餐風宿露,可以盡快恢復體能應對艱巨的搜救任務。反觀香港搜救專隊,只帶了軍用食糧和睡袋,隊員要席地而睡,當時土耳其天氣相當寒冷,首兩天「凍到睡不到」,後來國家隊協助找了些地毯,送上熱食,情況才有改善。整個搜救過程中,對於國家隊提供的支援,楊恩健表示感謝。
詳細評估三方面全力改進
楊恩健提到,由於專隊首次參與海外大型拯救工作,對於如何與國際救援中心聯絡,接受分配拯救任務及位置等溝通工作,國家隊也給與了不少協助。拯救工作分秒必爭,隊員須當更12小時或以上,編更及後勤支援等安排亦十分重要,今次能與國家隊合作,參與這麼大型的搜救行動,從中學習到不少技巧,可說獲益良多,也大大提高專隊的搜救水平。
汲取今次經驗,楊恩健透露專隊回港後已作出詳細評估,初步認為可從三方面入手,包括如何提升現有通訊科技設施,優化與國際救援中心溝通;改善硬件配套,包括改良膳食品種;提供合適的休息空間,讓隊員盡早回復體力。
與廣州消防單位聯手大型演習
楊恩健提出,為提升搜救專隊水平,不斷累積經驗相當重要,加上現時社會已全面復常,香港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交流相當頻繁,更有不斷上升趨勢,大型基建及關口事故風險評估,需要作出周詳部署。故此,消防處年底舉行的周年大型拯救演習,將與廣東省合作,把模擬事故演習場地,由過往香港移師到廣州,同時邀請廣州消防單位參與,聯手進行一次大型演習。
演習形式方面,楊恩健透露與土耳其搜救工作的部署及程序相若,即是從接獲預警開始,24個小時內備妥所有裝備物品,再出發到廣州,不排除坍塌搜救專車也會開往廣州。
楊恩健解釋,過往大型演習地點都選在香港一些大家熟悉的地方,器材充裕,還可以隨時徵召調配,但有了上次土耳其的經驗,希望藉着今次與廣州合作的機會,從出發往目的地,到往後的交通安排、災場拯救編配、隊員日常作息,包括休息營房和膳食、與廣州消防單位的合作細節等等,讓隊員在一個非自己熟悉的地方進行演習,熟習怎樣與不同團隊合作溝通,從而提高水平。
成立大灣區拯救平台方便交流
年底的演習只屬第一步,楊恩健透露往後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各城市的交流將不斷增加。現時更與廣東省及澳門等地的消防總隊商討,設立一個大灣區拯救平台,透過該平台分享最新消防知識技術、訓練方法、防火及火警調查資訊、文章和研究結果等等,盡量發揮不同地區所長,互相學習。以佛山為例,當地氫能發展相當進步,因此亦涉及到氫能的防火技術,很藉得參考借鏡。
楊恩健認為,防火技術日新月異,當平台資料庫越來越充實,對日後完善防火工作,又或涉及防火發牌規定,在災場內使用無人機技術、救火機械人等水平將會不斷提升,令市民身處社區更加安全。其實有關構思已於去年底開始進行,廣東省消防總隊、澳門消防單位等都表示同意,期望能在今年底可以正式設立,隨即投入工作。
名字被批評隊員感不快
土耳其拯救工作期間,因隊員工作服背面的英文縮寫(USAR),有指名稱與美國扯上關係,引發社會討論。楊恩健強調,當一刻軍心最重要,因為隊員身在災區,忍受寒冷天氣。隊員反映首兩天「凍到瞓唔到」,不時還有餘震,每分每刻都在搏鬥中,千萬不能為了一個名字影響他們工作,最重要是隊員安全,在安全情況下進行救援工作,這也是專隊出發到土耳其時,楊恩健在機場給他們的囑咐。
隊員知悉有關新聞時,確實感到不開心。楊恩健透露,他們的原意只是救人至上,而且這個縮寫是根據聯合國建議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轄下國際搜救與救援諮詢團(INSARAG)所制定的搜救指南(INSARAR Guidelines 2020,把城市搜救隊通行命名為USAR),香港只是依照國際通行命名而已,也使用了一段時間,可能當時只在香港使用,大家沒有察覺,今次首度到海外執行任務,會被誤認為「美國隊」,社會上才有此反應。
USAR改名避免尷尬
面對輿論批評,消防處已在第一時間透過新聞稿形式作出澄清。另一方面,處方不斷與災場同事溝通,讓隊員平復心情,專注拯救工作,就算有甚麼批評容後再處理。
隊員本身素質很強,加上有關批評在整個救援工作前期發生,不久隊員成功救出災民,對隊員來說,是很好的鼓勵作用。行動結束後,經過檢視,大約兩個星期左右,已經調整了有關名字,用中文名字「坍塌搜救」及英文全寫代替,避免出現USAR縮寫的尷尬。
救援世界無疆界
總結經驗,楊恩健認為派員參與海外拯救工作是正確決定,沒有太大壓力。首先,今次災情非常嚴重,土耳其領事館提出要求,作為消防的宗旨就是要救急扶危,其實在救援的世界裏,並沒有甚麼疆界分別,當有任何需要,必定到達,也是消防的使命。加上,專隊水平已達中型國際搜救專隊水平,既然災區有此需求,必定盡力而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