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改革開放40年 陳開枝:新一輪改革香港地位無可取代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堅雜誌》在廣州專訪了直接參與廣東省改革開放整個歷程的陳開枝老先生,回顧廣東省改革開放歷程中,香港所起的作用,並為香港未來發展把脈。

文:文武      圖:譚建章

 

問:改革開放四十年,香港充當了甚麼角色?

答: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央開三中全會,拋棄階級鬥爭為綱的路線,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基本路線,這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這條路線走過了40年,我們國家由貧窮落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廣東省當年的GDP才150億,去年達到8.9萬億,廣州市的GDP由43億發展到去年達2.15萬億多,這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三中全會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怎麼搞呢?要摸着石頭過河,當時有一種形象化的說法,叫鳥籠經濟,就是雖然讓經濟鬆綁,但還沒有擺脫蘇聯計劃經濟的傳統。鄧小平的想法不是這樣,他不僅要讓經濟鬆綁,還要讓鳥能飛出去,鄧小平的思想由誰來接呢?當時來了個習仲勳。

習仲勳巡寶安感觸良多

習仲勳1962年受誣告,到1978年2月才恢復組織生活。當時葉劍英元帥看他身體還很好,提出把他安排到廣州守南大門。習仲勳被關了十六年,年近六十,安排到廣東工作,想抓緊時間,大幹一場。1978年4月他到廣東,第一次外出視察就去了深圳寶安,到沙頭角,當時很多人偷渡逃港,他看到梧桐山後面的山洞和樹後都藏着人,中英街香港那邊興興旺旺,深圳這邊荒荒蕪蕪。從沙頭角回來,看到兩個外逃被扣的人,習仲勳問當時的寶安縣委書記方苞,這些人關在哪裏?回答說是在收容所,習仲勳連夜去收容所看看,幾百個人的地方,關了幾千人。習仲勳當時就問,個個都說我們國家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逃到香港要受剝削,為甚麼有這麼多人要逃去香港呢?有人回答說,為了生存,在這邊餓肚子,逃到香港雖然受剝削,但有工打有工資拿,當時在寶安、東莞流傳着四句話:青年跑光,田地丟荒,幹部難當,老人心慌。

當時說資本主義是地獄,說香港那邊是水深火熱,但有那麼多人要逃過去。習仲勳看到,這麼大的廣東省大家吃不飽,這件事對他震撼很大,很有啟發,他要求把逃港潮的性質改過來,以前當作敵我矛盾,現在要改為人民內部矛盾,而解決矛盾的根本辦法就是要發展經濟。

1979年4月中央開工作會議,習仲勳在小組發言時就講了,廣東這個地方條件這麼好,經濟那麽落後,主要就是中央管得太死,如果放開手,廣東經濟很快就搞起來了。他的發言引起鄧小平的注意,專門聽了習仲勳的匯報。鄧小平覺得習仲勳的想法是對的。鄧小平開放改革的思想有人接了,鄧小平在中南海鼓勵習仲勳,要在廣東闖出一條血路。習仲勳回來就在省委開會,研究向中央寫報告,後來福建也寫報告,廣東的報告6月6日送上中央,7月15日中央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習仲勳到廣東主政,衝破了一個缺口。

當時香港的經濟發展到那個地步,內地這一邊相差這麼遠,這讓從中央到省到地方領導層都有深深的思考,也是一種正面的教育:不管甚麼制度,你都要把經濟搞上去。所以,當時香港的發展對內地是一種推動,讓領導層決心改革開放、辦經濟特區。香港的啟迪是很了不起的。

香港啟迪帶動廣東改革

中央同意搞改革開放後,香港的作用就很明顯了。我經常想,如果我們國家不是有一個香港,改革開放的發展不可能這麼快。香港當時起了一個很大的窗口作用。從毛澤東時期開始,中央就一直在思考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國家未正式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之前,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中央高層是很清晰的。到了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的國際形勢,兩種意識形態那麼對立,兩大陣營那麼對立,中國說要開放,外國人不會一下子接受得了,1985年之前沒有多少外國企業到中國來。當時香港的地位作用就很突出,有一批香港人,包括當初外逃出香港的人,回到廣東來發展。最早回廣東做來料加工業的,是1978年底到東莞的太平手袋廠,以後才慢慢多起來。八十年代初主要靠這些來料加工,成為第一波的改革開放的投資者,雖然這些投資者的實力有些限制,但他們畢竟是先走這條路,推開了這扇門。

應該說改革開放的過程,香港對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推動廣東經濟發展,做了很大貢獻,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香港同胞要看到這些作用。

問:習近平兩次到廣東視察,宣示改革開放不停步,帶給香港甚麼信息呢?

答:習近平十八大當選為中央新一屆領導之後,上任21日,就到廣東視察,當時的安排是完全沿着鄧小平92年南巡的路線,重走小平南巡路,主要是十八大之前,整個國家的改革在許多方面都處於停頓狀態,外面議論很多,中央要宣示堅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到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貿易戰,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國到底會怎樣,習近平再次來廣東,就是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改革開放不停頓,不止步。現在的世界格局,美國已讓世界各國動搖,失去信心,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釋放出曙光,會重點希望。現在中國的事已經不是自己的事,是世界的事,所以中央選擇這兩個節點,考慮得非常高。

國家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好多人認為香港對內地不那麼舉足輕重了,不能這麼看,香港窗口作用仍然存在,世界這麼複雜,好多交往,香港的窗口作用沒有人可以代替得了。香港仍然是國家利用外資重要渠道,仍然是國家引進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國家今後的發展中,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十分重要。不過,香港與內地的合作形式也會出現變化,現在更偏重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互相推動,兩地關係越融洽,互相推動作用就越大。

問:下一步改革開放中,香港可以做甚麼呢?

答:改革開放發展到現在,香港政府的領導人也好,一般市民也好,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毋須擔心國家會為香港製造甚麼難題,國家只會作為香港的靠山。香港經濟發展得越好,對香港市民越有利,不需要想太多,一心發展自己就可以了,不要牽涉太多意識形態在裏面。

香港本身有許多優勢並沒有改變,香港的經濟自由度仍是世界最高,多年來形成的國際地位依舊,而且香港人接觸世界的面更為寬廣,加上經過多年發展,香港的整體基礎比很多地方好。

專心發展不涉意識形態

香港要解決的是怎樣依託國家這個大後方,跟上國家的規劃。現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香港要尋求發展的導向,如果跟着國家的這個倡議走,可以開闢很多市場。如果是香港自己去做,國際上沒有多少人會理會,而現在依靠着國家,作為國家一部分,跟着去做,人家知你的底在哪裏。

習近平親自提出大灣區建設,他親自提出親自操刀,無非是想這個地方發展更好。從世界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比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紐約灣區都更有前景,因為這個區域人口規模大,地理位置比他們好,而且還有後發優勢。

香港人要從思維上要轉過彎來,不能說,香港不需要依靠國家發展,現在國家發展到這個地步,你不能說各做各的,香港還是要依託國家發展的形勢,依靠國家這個後盾,參與大灣區建設,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還要解決一個同心同德建設香港的問題,香港以前只是談經濟的地方,現在變成全球講政治最突出的地方。香港各界要認識到,香港想要發展得更好,要在世界上有更大的影響力,必須大家抱團,不要搞政治鬥爭。

香港的獨特優勢,獨特位置,獨特作用不可取代。香港可以建設成更繁榮,更穩定,更美麗的香港,香港可以變成全世界嚮往的地方。

相關圖文:

座右銘:工作永不言倦、待人難得糊塗    習近平南巡點名見陳開枝

習仲勳(右)當年在廣東聽取工作人員匯報。 (互聯網)
習仲勳(右)當年在廣東聽取工作人員匯報。 (互聯網)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蛇口,一片荒涼。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蛇口,一片荒涼。
1982年陳開枝負責處理桂林空難事件,香港記者以為他是村幹部。
1982年陳開枝負責處理桂林空難事件,香港記者以為他是村幹部。
1992年陪同鄧小平南巡時的照片,一直放在陳開枝的案上。
1992年陪同鄧小平南巡時的照片,一直放在陳開枝的案上。
2012年12月,習近平到深圳視察,點名要見陳開枝(左)。
2012年12月,習近平到深圳視察,點名要見陳開枝(左)。
陳開枝認為香港地位不可取代。
陳開枝認為香港地位不可取代。
2012年12月,習近平到深圳視察,點名要見陳開枝(左)。
2012年12月,習近平到深圳視察,點名要見陳開枝(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