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立法會於2025年5月21日正式通過《穩定幣條例》,並將於同年8月1日起生效。該條例為錨定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發行人設立發牌制度,進一步完善香港數字資產監管框架,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穩定幣的經濟價值與跨境應用
穩定幣憑藉其與法定貨幣掛鈎的特性,在穩定性、交易效率及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尤其適用於跨境支付及國際貿易結算。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出,穩定幣能有效解決實體經濟中的跨境支付痛點,例如交易速度慢、成本高昂等問題。在全球尋求非美元支付方案的背景下,香港可藉此推動創新支付平台,促進資產代幣化發展,並深化與數字人民幣的協同效應。

《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
明確提出探索將穩定幣納入支付工具,為業界提供清晰的政策方向。在「中企出海」趨勢下,穩定幣的應用將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的跨境資金流動,提升國際貿易效率。
穩健監管推動金融創新
為確保穩定幣市場健康發展,金管局於去年推出「沙盒」計劃,旨在了解計劃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的機構的業務模式,並傳達監管預期及提供指引,同時促進穩定幣實際應用場景的發展。參與機構涵蓋跨境電商、科技公司、銀行及電訊服務商等,為正式發牌制度奠定基礎。

《穩定幣條例》確立全面監管框架,要求穩定幣發行人維持100%法幣儲備,禁止匿名交易及槓桿操作,並將其納入現有支付體系監管。香港將秉持「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持續優化監管制度,平衡風險管理與行業發展。
強化香港國際金融樞紐角色
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可透過穩定幣與數字人民幣、數字港元的互聯互通,提升跨境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不僅能降低企業匯率風險,更可推動建立多元化的國際結算體系,減少對單一貨幣結算機制的依賴(例如以美元錨定穩定幣,USDT、USDC為主導的格局等)。
特區政府將繼續與國際持份者緊密合作,推廣香港開放而穩健的監管模式。允許發行人選擇不同法定貨幣作為錨定資產,體現香港金融體系的國際化特色。隨着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香港通過《穩定幣條例》進一步確立其在全球數字資產領域的地位,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長遠競爭力。
文:方國珊
西貢區議員、香港新界中小企總會會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