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盛傳「和你的」電召的士組群,在特定通訊平台接受電約服務,選擇乘客,似乎是有勢力以軟對抗去試圖抗衡社會主流,分化社群;另有黃店食肆繼續以政治暗喻營運,卻被同路人嫌棄服務和食物質素欠佳,不少黃店也已因不同原因結業;「612人道支援基金」因涉嫌未有註冊並違反《國家安全法》,樹倒猢猻散,警方國安處分別向香港律師會和香港大律師公會轉介投訴,指個別以「義務律師」或「義務大律師」身份經處理案件的會員,曾收受「612人道支援基金」,卻聲稱「義務」,涉專業失德;「黃藝人」吸納黃色商家廣告,另外,個別商家也選擇性不向個別電視台投放廣告,也縮窄了自己商品的客源。
其實,「黃色經濟圈」的原意,是衝着立法會選舉 (功能界別) 和選委會選舉而來,但隨着完善選舉制度,一眾撐暴份子也難以跨進選舉提名門檻,「黃色經濟圈」成為了「市場標籤」,意圖透過把商家標上立場,讓「黃民」選擇性光顧,以營業額養肥「黃店」,甚至養活「手足」;但久而久之,「黃店」醜態陸續露底,惡名遠播的「黃店產物」包括「二手檸檬茶」、「冰盆菜」、「凍咖哩」、「生粉撈丁」、「暖凍飲」 等劣食,已嚇跑不少同路人;有「黃店」東主和員工反目成仇;有「黃店」退群,或是意識到透過標籤自己,誤入歧途,只會流失理性的顧客,繼而嘗試與「黃色經濟圈」割席;更有在店內長期擺放「黑暴擺設」的連鎖「黃店」縮減規模;也有黃店因屢次違反《商品說明條例》被海關執法。
「黃色經濟圈」的市務定位,不但沒有吸收目標客戶群,更因而流失其他實力顧客,兩頭不討好,在正常的消費模式下,消費者憑商家提供商品的質素、服務、地理位置、方便程度、商譽等元素,去考慮是否使用服務,「黃色經濟圈」在「建群」初時,吸納了少部分「同聲同氣」的準用家,然而,客人在光顧「黃店」後,便領教了「黃店」的服務和質素物非所值,試問消費者在付出真金白銀,卻未能享受等值服務,甚至是付錢買難受,又有冤無路訴,唯有轉回理性的消費選擇;「黃藝人」借出位言論卻弄巧成拙,失去全國市場和曝光率,「黃色商家」放棄在收視高、口碑好和覆蓋全球華人地區觀眾的電視台播放廣告推銷商品,變相是要把自家商品與大眾絕緣,自斷財路;在失去客源下,並受「黃店枷鎖」綑綁下難以脫身,生意繼續走下坡。換言之,「黃色經濟圈」聰明反被聰明誤,成了「黃店」催命符,更成了「黃店」墳墓。
優勝劣汰,「黃色經濟圈」瓦解,濫竽充數的「黃店」已逐漸被市場淘汰,只留下生意失敗的經營者,只怪自己眼光差,所托非人,被「色盲」蒙蔽,結果輸得一敗塗地。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