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國家去年取得5%的經濟增長,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經濟增長3.2%的預測,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在全球貿易、投資、供應鏈方面起到引擎作用。國家在如此不平凡的歷程中形成新質生產力,取得穩健的經濟增長,正是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團結奮鬥、腳踏實地換來的成果。
縱觀全球,以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是當前的大勢所趨,率先發展未來產業的國家往往能夠把握好未來發展的主動權。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務明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其中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當前,粵港灣大灣區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經實現全球最先進水準的智慧化和數位化,香港作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雖然土地資源短缺,卻具備兩項重要優勢:一是能夠透過「香港研發、灣區轉化」跨境協作創新模式,逐步建設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二是借助在金融方面與國際完全接軌的優勢,為國家科技發展引入更多資金支援,在過程中與內地民營企業併船出海,助力內地企業的產品銜接國際市場的標準和需求,讓更多“中國品牌”在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市場脫穎而出、合作共贏,為全球創造經濟效益。
下一步,香港要善用中央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的支持政策,借助市場力量提速、提量, 加強在人工智慧、生命健康、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等領域建設產業的中試轉化能力。
《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要助力國家與世界各地奠定更實的合作基礎,未來香港不僅要深化與國際之間的經貿交往合作,還要善用中西文化融合的優勢,在教育、文化藝術及體育等領域,促進與國際之間的人流、物流和資訊流往來,只要這些領域走向國際化,都會轉化成巨大的經濟效益。
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發展始終如一的關心和支持。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香港加快由治及興進程的關鍵一年。香港必須繼續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深化國際交往,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