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境外人才更要孕育本地人才 文:朱家健

近一年,據一些非正式統計,已有逾萬個家庭移出香港,這包括因疫情暫時到內地暫住,又或到歐美澳定居留學的家庭,當年,每年也有不同專才透過不同計劃輸進香港,或在大學畢業後留港發展,其實,香港面對人才進出香港,需要有長遠的人口政策,留住人才,才能減少境外大學生借香港作跳板,也需要積極孕育本地人才。

要吸引和留住人才,香港應促進和改善營商環境,例如簡單化稅制,考慮為納稅人的子女教育開支、聘請外傭相關開支等提供免稅額,而且也要檢討每周最高工時,固定作息時間,為香港家庭享受優質生活,更寬敞的生活,也讓來自境外的頂級專才可帶上家人來香港,國際教育和其他配套更要完善。只要舒緩香港人的工作壓力、經濟壓力、生活壓力,讓香港成為快樂的城市,自然能留住人才。

無論是專業人士、輔助專業人才、技工、文職、廚工等,香港要培養對各類工種的認同和尊重。香港不能對人才來者不拒,宜因應香港產業,專門挑選指定範疇的專才,或在不觸及年齡歧視下,歡迎具經驗的較年輕人才留港。此外,香港的高等學府應該配合產業政策,調整提供的學科和實務課程,為各界輸出和儲備人才,筆者認為,大學應普及化,寬進嚴出,允許學生選擇不同學科,甚至「神科」去修讀,並放寬透過自修和考試考取專業資格考試的資格,避免出現某些課程的酌情和取締不透明變相衍生「走後門」取得學額的不公平情況。

另外,香港需要增加本地人才,提升香港本地有心有力的40歲以上中年人士技能,協助他們轉型轉行,甚至透過進修和實習,取得行業專業資格。香港也要為本地土生土長、非華裔的精英提供上流機會;並讓內地新移民精英和印巴裔港人,積極融入香港本流生活圈子。除此以外,香港的大學應培育英語以外的外語人才,例如阿拉伯語、俄語、印度尼西亞語、越南語和法語等人才,配合和貢獻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吸納歸僑、海外華僑、東南亞、中亞和中東精英,香港同樣可以達致國際化。

香港從來都是移民城市,無論是香港本地人還是外來人士,只要不是投機者,更要落地生根,把香港作「家」,建設香港。其實,吸引境外人士需要時間和未知因素,資源投放孕育本地人才,更能立竿見影,只要有公平機會,不宜標榜小眾優先,社會機制自然汰弱留強,當然,香港人的根就在香港,全副身家和未來都已押在香港,至少沒有退路,又或未有機會可到外國三心兩意的抉擇,只要資源用得其所,投放在合適的持份者,才能讓香港在競爭對手城市中脫穎而出,逆流而上。

文:朱家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