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公仔機的灰色地帶:消費者保護的迫切呼聲 文:劉建誠

隨著遊戲文化的興起,夾公仔機已成為香港街頭巷尾的一道風景。然而,這些看似無害的娛樂設施背後,卻潛藏著消費者保護的隱患。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最新數據,針對夾公仔機的投訴由2021年的3宗驟增至2023年頭11個月的42宗,增幅驚人,這不禁引發了我們對於這些機器運作的深思。

在這些投訴中,許多人反映夾到的公仔在掉落出口時卻被卡住,甚至有消費者所謂的「直中獎」卻發現獎品與展示的完全不符。舉例來說,原本期待到手的窩夫機,卻驚訝地發現包裝盒內只有一個鎖匙扣。這類操作無疑讓消費者感到失望,並引起對商戶誠信的質疑。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商戶在銷售產品時必須提供準確及不具誤導性的資訊。當夾公仔機的操作與消費者的預期存在不符時,商戶便有可能違反此條例。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對商戶的聲譽造成了傷害。

與香港相比,新加坡、內地及英國對夾公仔機有著更為嚴格的規範。例如,某些國家對獎品的價值設有上限,以防止商戶以低價獎品吸引消費者,卻最終卻以高成本讓消費者失望。這樣的措施不僅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促進了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考慮到香港的情況時,我們或許可以從這些國家的做法中汲取靈感,制定更為嚴謹的規範。這不僅有助於減少投訴,也能提升商戶的透明度,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在夾公仔機的投訴案例中,還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借貸現象。曾經有消費者因為對夾公仔機的沉迷而借貸十萬元,最終陷入了經濟困境。這種行為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夾公仔機的過度依賴,還與賭博行為有著相似之處。當人們將手頭的金錢全部投入到這種遊戲中,最終卻可能空手而回,這無疑是對個人財務安全的重大威脅。

因此,消費者在參與這類遊戲時,必須設定明確的消費限額,並充分意識到可能的風險。對於商戶而言,則應該負起責任,提醒消費者遊戲的風險,並提供明確的遊戲規則,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筆者建議特區政府考慮建立一套健全的監管機制,對於夾公仔機的運作必須有明確的法律規範,特別是在獎品的展示及實際獲得之間的契合程度;相關機構應定期對夾公仔機進行檢查,確保其運作符合規範,並對違規商戶進行懲罰。

建議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讓他們了解夾公仔機的運作原理及可能的風險,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消費選擇,並設立專門的投訴渠道,讓消費者能夠方便地反映問題,促進商戶的改進。

夾公仔機的流行不僅是娛樂文化的體現,更是消費者權益保障的重要議題。隨著投訴數字的上升,我們必須警惕這背後潛藏的風險。透過完善的監管機制和消費者教育,才能讓這一遊戲文化在健康的環境中蓬勃發展,讓每位消費者都能在享受樂趣的同時,獲得應有的保護。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
「中國夢智庫」成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