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稅戰看特朗普「交易藝術」的過時 文:吳桐山

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消停一段時間又蠢蠢欲動,他最新提出增加對歐盟的關稅,甚至連蘋果等美國企業境外生產的貨品都不放過。由於特朗普反覆多變,我也無意去討論具體的稅率,集中說說他做事的邏輯。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的系列行為,與他1987年所寫的《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中闡述的談判策略如出一轍,然而在當今國際談判的格局下,這套策略早已顯露出其過時與局限性。

特朗普在《交易的藝術》中提出談判的四個步驟:提出驚人目標、大肆宣傳造勢、決策反覆搖擺、獲得直觀結果。這套策略在其過去的商業和政治生涯中,確實被反覆使用,且曾取得過一定效果。例如2016年總統競選時的極端承諾與後續政策調整,以及中美貿易戰中的關稅施壓與反覆談判,都體現了這四個步驟。然而,時代已變,這套策略在如今的國際交易市場中已不再適用。

此次關稅戰中,特朗普首先提出驚人目標,以極限關稅施壓。從2025年2月1日起,他簽署行政令,短時間內多次加徵對華關稅,從最初的10%一路飆升至145%,涉及商品範圍廣泛,直接衝擊中國對美出口體系。這一做法正是其「提出驚人目標」的典型體現,試圖以高關稅形成威懾,迫使對方在談判中接受美方條件。然而,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這種策略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今各行業的毛利率、底線等基本無秘密可言,特朗普4月的關稅訛詐失敗便是明證。關稅反噬美國自身,導致國債息率飆升、股市下跌,當10年期國債息率接近5%時,特朗普便不得不收斂。

在此次關稅戰中,特朗普的「交易四步驟」得到了充分體現。首先,他提出驚人目標,以極限關稅施壓。短時間內對中國商品多次加徵關稅,從10%一路飆升至145%,覆蓋商品從普通消費品到醫藥、電子等多個領域,直接衝擊中國對美出口體系。

信息透明度高難再訛詐交易對手

大肆宣傳造勢方面,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危機」為借口,將關稅戰包裝為「維護美國公共安全與利益」的行動,試圖營造對華強硬的輿論氛圍。但加拿大、墨西哥等盟友的反制,以及國際社會對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普遍不認同,使得特朗普的造勢策略難以奏效。

決策反覆搖擺是特朗普策略的又一特點。美國在關稅政策上的頻繁調整,如對中國、歐盟、日本等不同國家和地區實施差別化關稅,又對部分國家實施關稅暫緩等,這種反覆操作使全球市場陷入混亂,美國企業難以規劃長期經營,如美國半導體協會指出,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行業投資萎縮。這恰恰說明特朗普的策略在現實中遭遇了阻力——其政策的不確定性已反噬美國自身經濟。

特朗普的「交易四步驟」在過去或許能夠奏效,但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透明度極高,各國對美國的底線和策略已有所了解,美國自身也難以承受關稅戰的反噬。歐盟等經濟體早已看透美國的底牌,一旦美元霸權受到挑戰,美國的談判空間便被大幅壓縮。特朗普的關稅戰不僅未能達成預期目標,反而使美國承受了更大的經濟代價,如國債息率飆升、股市下跌、企業投資萎縮等,凸顯其策略在現實層面的失效與短視。

在當今國際談判中,任何單邊主義的策略都難以奏效。特朗普若仍抱著過時的「交易藝術」不放,只會讓美國在國際舞台上更加孤立,也讓美國民眾承受更高的生活成本。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