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深圳召開的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釋放了國家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支持香港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香港當前迎來了經濟轉型期,這個過程是有挑戰的、有痛苦的,但更多的是機會。此次座談會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經濟的高度重視,也為香港工商界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只要特區政府在施政上敢破敢立,商界團結開拓進取,香港前景可期。
夏寶龍主任在會上強調,香港工商界和企業家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面對當前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夏主任提出了「識變、應變、求變」的核心理念,鼓勵香港工商界要正確認識自身發展與香港發展、國家發展的緊密關係,堅定信心,主動適應變化,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
這一理念的提出,為香港工商界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在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後不久召開此次座談會,不僅反映出中央對香港來年經濟規劃的深切關懷,也說明了中央對香港工商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重要作用的高度認可。
從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不難看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心正在逐步「北上」,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提速,河套港深創科園的增量發展,以及新提出的「低空經濟」概念,都意味著香港將與內地尤其是深圳等周邊城市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在這一過程中,香港工商界無疑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夏主任鼓勵工商界人士要堅持以港為家、倚港興業,既要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傳統優勢,如金融、貿易、物流等,也要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同時,工商界還要堅定支持特區政府落實長遠發展規劃,拓展發展新空間,為增進民生福祉多作貢獻。
突破土地貴人才缺兩大瓶頸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窒礙香港發展的重要原因是土地資源匱乏、人才缺,但這兩個關鍵要素未來可望得到逐漸改觀。首先,香港其實並不缺土地,只是大部分土地都沒有開發,如果計算全香港的土地面積除以人口,香港的人均土地面積其實比深圳要多。隨著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自動駕駛、無人機等新興行業,可以都可以破解土地不足的問題。其次,內地龐大的人才儲備是香港發展的寶庫。粵港澳三方早前已經決定,探索在旅遊餐飲、工程科技、護理服務等領域拓展「一試三證」,讓從業員在三地其中一地考取技能證書後,可以同時取得另外三地證書。這個做法明顯是為將來擴大人才流動做準備。如此一來,香港能夠打破土地資源匱乏、人工高這兩個瓶頸,在新型產業方面的發展空間將會大為拓展。
此外,夏主任還特別提到了工商界在應對國際風險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當前國際局勢不斷變化,香港作為國家的重要對外窗口,未來必然會面临更多的挑戰和考驗。因此,工商界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抱團」方式提升香港應對經濟風險的能力。這不僅是對工商界的一種鞭策和激勵,也是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一種保障和支撐。
香港工商界應該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以實際行動展現愛國情懷,履行重要責任,支持特區依法施政,共同推動香港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應對能力,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