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牛潭尾:建設國際教育樞紐再進一步 文:鄧家豪

11月13日,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北部都會區牛潭尾(127公頃)初步規劃方案,其中百分之三十六的土地(46公頃)將發展為大學城,其中包括本港第三所醫學院。46公頃土地面積大約等於5所香港理工大學(約9.2公頃),計劃同時提供約2萬個學生宿位。

大學城的社區建設

「大學城」顧名思義,是以一間或以上的大學為核心,圍繞其發展的社區或城鎮。大學聘用大量學者、教務及研究人員,服務廣大學生,大學城的基礎人口及周邊商戶的服務對象將是這批較為年輕的群體。以此為基調,整個社區將與本港其他地區的發展大為不同,其硬件設施及社區配套亦將別樹一格。

首先,大學城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及學者,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當局除了要緊盯「宿位」這個關鍵問題,還要小心設計大學城的社區配套,方能使大學城成為北都發展的引擎,刷亮「國際教育樞紐」的金字招牌。

年輕學生聚集的社區,對文娛設施、商店和運動場地的需求都與別不同,要細心規劃。另一方面,來自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學者和學生匯聚於此,若此區服務的人員乃至路牌標誌能照顧這些操不同語言的人群,既可方便居民亦可突顯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優勢。

大學城的「大學」

根據牛潭尾的初步規劃方案,大學城將興建第三間醫學院(現只有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開設醫學院)。第三間醫學院將為一直面臨人手短缺的醫療系統注入新力量,惟其定位及資源分配亦引起不少關注。新的醫學院如何與現存兩間互補長短,而不是互爭生源,要當局和開辦醫學院的大學從長計議。

醫管局招募海外醫生的「廣東話門檻」已經移除,惟本港準醫科生必須操流利廣東話。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中文和英文都是法定語言,筆者建議當局和大學探討新醫學院能否錄取不通廣東話的海外學生,以符合香港發展的需求。

發展局亦表示支持引進海外知名大學進駐大學城。大學作為大學城的重要支柱,有海外知名大學進駐,或與本港大學合作辦學,將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吸引力。海外大學入駐大學城,當然也可促進兩地科研合作及文化交流。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優勢,加上高度國際化、中英雙語環境及學術自由等特色,筆者深信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發展將一日千里。大學城對香港高等教育界乃至整個香港社會意義重大,還望各界在計劃諮詢期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文:鄧家豪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兼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