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之道」與「禮貌」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旅局)推行「好客之道」運動,以「做多一步,好客之道」為主題,呼籲各界以親善,有禮的態度接待和服務旅客,一同鞏固香港「最佳旅遊目的地」的地位。
由「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夠」,到今天「做多一步,好客之道」,要持續進步的不單是服務業,而是每個香港市民。文旅局長楊潤雄在推廣「好客之道」運動時指「(好客之道)不是執著於一些『硬表現』,例如有否鞠躬、有否做某些動作等」,而是給旅客一種港人關懷親善的感受,可能是一句問候或小小的幫忙。從心而發「好客」,尊重他人,予人真誠熱忱之感,確實非追求「硬表現」可達之。從根本著手,延續香港旅遊之都的美譽,「禮教」不可少。
教育局積極響應是次運動,向全港中小學發通函,鼓勵學校透過校本課程令學生重視「禮」,期望學生待人有禮,培養他們好客精神,為香港建立良好形象出一分力。「好客文化」非一日建成,從小培養新一代,令他們明白「禮」的精神涵義。
「禮」與中華文化
「禮」是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價值,「禮」不單是一些行為規範和典章制度,而是一種價值取向和思想道德理念。「禮」是儒家的「仁」與「義」的根本,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軸。「不學禮,無以立」,可見「禮」在中華文化何其重要。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從多個層面規範人的行為,導人向善,持守美德。「禮」把形形色色的規矩戒條內化為一種精神價值,一種道德標準,塑造和維繫中華文明的和諧和秩序。
由網絡世界進駐人類生活開始,不同領域都有或多或少「去中心化」發展的趨勢。「禮崩」,「網暴」自然處處可見;不知「禮」,不尊重他人,不尊重自己,溢於言表,自然粗魯無禮。「禮」不彰,人無從「自律」,從新重視「禮教」,推廣「禮」,學生乃至民眾方能「待客以禮」。
建立有「禮」社會
培養學生守「禮」不單只為香港旅遊業發展,而是為了建立一個親善和諧的未來社會。其實「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夠」一方面提醒服務業者要追求更好的表現,也令一些客戶變得需索無度,小事化大,令買賣雙方關係緊張。教育學生以禮待人,不論彼此身份,亦要互相尊重;將心比己,心存善意,發揮好客精神。
推動有效的「禮教」,令學生明白「好客之道」,其本質是令學生明白凡事有度,長成一個敬人敬事,處世有度的人。筆者相信各界通力合作,多管齊下,終可激發港人的「好客」基因,令香港定閃耀東方之珠的好客魅力,成為「最佳旅遊目的地」。
文:鄧家豪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兼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