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黨無力彌合德國撕裂 文:姚英毅

在四月份的益普索民調裡,另類選擇黨首次以25%的支持度超越了聯盟黨的24%,是在民調裡,另類選擇黨首次躍升到第一位,代表德國極右終於成為社會不可以忽視的主流力量,這個新格局的出現固然與社會風氣的轉變有關,但更與聯盟黨在默茨帶領下的失策相關,選前為了爭取極右選民的支持,提出收緊難民與移民政策的《限制流入法案》,選後為了爭取組閣,則對社民黨讓步過多,選前的十點綱領幾近都無法實現,聯盟黨在右移、左傾當中,都把中偏右選民、極右選民得罪,陷左右為難之局,新政府未來之路左支右絀。

早在從2024年春夏之交之際開始,德國多地發生由阿拉伯裔移民實施的恐怖襲擊事件,引發全國範圍的恐慌,就激化過去近十年由難民問題帶動的社會恐慌,更催化激右政黨的主流化。

以下僅列出幾次主要的兇案,就可見德國面對社會激端情緒的可怕:

5月在一場在曼海姆舉行的集會上,一名25歲的阿富汗男子持刀襲擊一個伊斯蘭批判者,造成一名趕來的29歲警察死亡、6人受傷。襲擊者自稱旨在「殺死異教徒」,其在德國庇護申請早在2014年被拒絕,卻因當時未成年而未被驅逐出境。

8月,在北威州,一名26歲的敘利亞難民在慶祝索林根建城650周年的「多樣性節」上持刀襲擊人群,造成3人死亡、8人受傷。據報道,該嫌疑人曾申請庇護被拒,但未被成功遣返,最終在德國境內發動襲擊。

12月,在馬格德堡繁忙的聖誕市場,一個擁有永久居留權的沙特阿拉伯移民駕駛一輛汽車沖入人群,導致6人死亡、299人受傷,其中數十人重傷。這次襲擊在聖誕期間爆發,也最為國際關注。

在今年1月22日,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一名28歲的阿富汗男子在市中心的公園內持刀襲擊了幼兒園兒童,以一把 32 厘米長的菜刀捅了一名坐在手推車裡面的兩歲摩洛哥裔男孩至少七刀,將其殺害。隨後,他又刺傷了一名同樣坐在手推車裏的兩歲敘利亞女孩,致其重傷。

上述案件突顯了阿拉伯裔移民對德國社會融入的困難,通過襲擊案報復社會。然而,上述的案件並非全由極端伊斯蘭主義者所為,以最廣為人知的馬格德堡襲擊案為例,就明確可考,此人是反極右、並且積極活躍於支持伊斯蘭女權的社會運動份子,而且是一位收入頗豐的醫生。

因此,要解釋德國政治的極端化,單純用極右的視角不夠全面,與此同時,左翼也在變得極端化,形成「左右互搏」的格局,但面對共同的問題,都是俄烏戰爭爆發下高通脹、房屋成本大幅上升,以及德國經濟不景的局面。

聯盟黨的新總理默茨似乎也注意到這一段,在政綱裡他倡導以自由主義的形式振興經濟,但這些想法在與社民黨的聯合政府協議中,則大打折扣,未來幾年可預見德國政府仍可能在無盡的爭吵中度過,下次大選,極右的另類選擇黨有機會真的成為第一大黨,屆時德國又將面對劇烈的變動。


文:姚英毅

旅居歐洲香港媒體人,曾獲多個亞洲與全球性新聞獎、文學獎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