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博物館近日獲贈超過24000張與中國有關的影像藏品,這批珍貴的資料將進一步豐富博物館的館藏,並為研究和了解中國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源。這次捐贈能夠激發更多人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熱情,鼓勵更多人捐贈與中國相關的文物,通過文物講述中國故事。
這批影像藏品由一個不具名的機構無私捐贈,這些影像主要拍攝於清末時期,內容極其豐富,涵蓋了中國各地的重要事件和生活場景。這些影像不僅有助於研究早期中國社會的面貌,還反映了當時攝影技術的發展水平。捐贈機構的無私行為,展現了他們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熱愛和推動。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在影像藏品展覽的開幕禮上表示,這批相片的捐贈,不僅豐富了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最重要的是為研究近代中國社會面貌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他指出,這批影像資料內容非常豐富,覆蓋的地域十分廣闊,並且包括了早期在中國活動的最重要攝影師的作品。
這次捐贈的影像藏品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這批影像資料將大大增加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收藏量,提升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這些影像資料為研究近代中國社會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有助於學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百年前的中國歷史;通過公開展覽和展示,這些影像資料將增加公眾對中國歷史的興趣和認識,激發更多人對歷史的關注和學習。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保存與推廣,筆者建議政府和文化機構可設立專門的獎勵機制,表彰和感謝那些捐贈珍貴文物和資料的個人和機構,激勵更多人參與文物捐贈;加大對文化和歷史機構的資金支持,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資源來保存和展示這些珍貴的文物和資料。
政府和文化機構也可積極組織和推動國內外的文化交流活動,通過展覽、講座等形式,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推廣中國文化;並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化和虛擬現實技術,將這些影像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線上博物館,讓更多人能夠方便地瀏覽和學習。
筆者認為通過這次捐贈,不僅豐富了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館藏,還為研究和了解近代中國社會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政府和文化機構應積極採取措施,鼓勵更多人參與文物捐贈,加大資金支持,推動文化交流,利用科技手段,確保這些珍貴的文物和資料得到妥善的保存和展示。
未來,隨著更多珍貴文物的捐贈和展示,期待看到中國文化和歷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認識。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香港策劃工程師學會副會長
「中國夢智庫」精神健康事務總監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