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轉型的新機遇 文:湯家驊

每年財政預算案最吸引社會眼球的不外是「派糖」、減稅、「撤辣」等民生措施。經濟面臨挑戰,市民生活壓力大,這種心態是可以預期和理解的。香港面對另一核心問題是貧富懸殊、房屋短缺,甚至形成不穩定因素,也是我們對經濟的關注重點。但暫時撇開這些根本問題,我們應如何從結構上看香港的經濟狀況?

預算案顯示,上個財政年度政府收入約5546億元,政府整體開支為7279億元,綜合赤字為1016億元。但不要忘記,這數字隱藏了700多億發債;換言之,全年實質赤字應是1,700多億。展望今年,情況也不會顯著改善。政府預計本財政年度的總收入為6330億元,整體開支將上升至7769億元,計及本年度政府債券發行額1200億元,年度赤字預計為481億元,財政儲備亦將下降至6851億元,相當於政府十一個月的開支。回看過去歷史,曾幾何時,我們的儲備曾兩次高達相等二十八個月的政府開支。究竟問題出在哪裏?

結構性財政問題

我們可以留意除了經貿數字因各種不同經濟和政治因素而不增反減之外,我們的開支實在增加了很多。從2018/19年度到現在的本地生產總值只增加了5.5%,但支出卻增加了36.9%。這是社會需求所要,大家必須接受。政府的存在便是要市民安居樂業,只要用得其所,增加支出改善市民生活乃大道理,沒有抱怨的必要;但始終若儲備接近用盡,那怎麼辦?

放眼前景,政府預計未來五年的經營賬目和非經營賬目的赤字均會按年收窄,其中經營賬目到2026/27年度起恢復盈餘;非經營賬目則將在2028/29年度恢復盈餘。倘計入發行債券所得,則政府綜合賬目只有2024/25年度錄得赤字,其後年度均應錄得盈餘。但留意政府每年發債將會不少於1000億元才能令儲備穩固於相等十一個月的政府開支水平,而我們的總支出仍佔每年本地生產總值20%以上。儘管如此,這比例與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還是要高出數以倍計。這不代表我們可自我陶醉於現實。在財政結構造上,我們仍須接受高風險的存在。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我們的出路在哪裏?除了繼續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外,政府最近發表了兩項長期規劃文件;其一是《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其二是《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這兩份長遠規劃文件顯示了特區未來發展重心之一將放在物流樞紐方面。這是有道理的;金融業無可避免受外來經濟和政治操控影響頗大,但在建立世界供應鏈方面,中國還是主要基地,供應鏈對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亦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和較多機遇。

促進物流資金流資訊流

把香港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全國的樞紐中心是有其吸引力的。當我們談及經濟轉型的時候,我們要留意幾點新思維:一、政治穩定是發展經濟的主要條件,社會處於穩定狀態才有本錢談團結、求合力;二、香港不能再單靠倚賴金融,特別是相關的服務行業為唯一之主要經濟命脈;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將會是我們的未來重大機遇;三、香港仍然需要國家鼎力支持;這不是說倚賴,而是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為實現自身發展的基礎,面向世界,昂首闊步而前,這才是特區成功之本。

很多人對香港前景仍然樂觀,但樂觀不等同無需努力,努力更需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正式生效後,正好是香港真正重新出發的起點。

轉載自湯家驊Facebook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