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築物管理修訂條例草案》:大廈管理新里程碑 文:劉建誠

現今香港的建築物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舊樓維修和翻新的需求日益增加,業主對法團如何作出重大維修工程決策的關注也隨之增強。

《建築物管理條例》(第344章)為香港提供了法律框架,讓業主能夠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簡稱法團),並按照法例規定進行大廈管理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對於大廈管理的需求和期望不斷提高,特別是在舊樓維修和翻新方面。因此,政府為了使《建管條例》與時並進,並回應公眾的關注,於2011年委任了《建築物管理條例》檢討委員會,負責對現行法例進行全面檢討。

經過多年的討論和公眾諮詢,政府於2023年提出了《2023年建築物管理(修訂)條例草案》。該草案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型維修工程採購的公正性,加強法團運作的透明度和問責性,並對未能保存建築物管理相關文件的行為訂立刑事罰則。這些修訂建議反映了政府對於提升大廈管理質量的承諾,並體現了對業主參與和監督法團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023年建築物管理(修訂)條例草案》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首先,就大廈「大型維修工程採購」增設親自投票及披露資料等要求,以及其他「大額採購」增加額外要求;其次,增設及調整大廈財務報表的規定;最後,就未能保存一些建築物管理相關文件的行為增設刑事罰則。這些修訂旨在回應市民對於大型維修工程所引起的糾紛、法團會議上委任代表文書的使用,以及大廈公契經理人的委任和酬金等關注事項。

《2023年建築物管理(修訂)條例草案》的提出,是政府回應業主對於大廈管理關注的重要一步。筆者支持該修訂草案,認為草案提出的修訂內容,特別是對於「大型維修工程採購」的規定,能夠提升採購過程的公正性。這包括增設親身投票及披露資料等要求,確保業主能夠直接參與決策過程,減少潛在的利益衝突;通過增設及調整大廈財務報表的規定,草案使法團的財務狀況更加清晰,業主可以更容易地瞭解和監督法團的財務活動,從而提高法團運作的透明度;草案對未能保存建築物管理相關文件的行為增設刑事罰則,這將加強對法團的監管,提高法團管理委員會的問責性,確保業主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筆者預期修訂草案的通過將對香港的大廈管理帶來一系列正面影響。通過要求一定數目業主親身參與「大型維修工程採購」的決定,以及披露相關資料,草案將提高採購過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這將有助於減少不當行為,並確保業主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草案增設或調整大廈財務報表及其他帳目文件的規定,使業主能夠更容易地瞭解和監督法團的財務活動。這將提高法團管理委員會的透明度和問責性,從而提升整體的物業管理水平;草案對未能保存一些大廈管理相關文件的行為增設刑事罰則,這將加強對法團的監管,並阻嚇不遵守《條例》的情況,保障小業主的權益。

隨著《2023年建築物管理(修訂)條例草案》的提出,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前。這項修訂不僅是對現行法律的更新,更是對香港未來建設的重要投資。

特區政府已經綜合多年來公眾諮詢結果和持份者意見,處理公眾較為關注而爭議性較小的建議。筆者明白《條例草案》未能涵蓋所有持份者都關注的所有議題,但政府會以先易後難的方式,在通過上述《條例草案》後立即着手跟進相關課題,並會在過程中廣泛聽取持份者的意見。在此呼籲社會各界支持這項草案,共同為香港的未來建設出一份力。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中國夢智庫」成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