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首李家超到訪新加坡,其間兩地企業和機構共簽署七份合作備忘錄,範圍涵蓋商貿、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創新科技和學術研究,當然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其實李家超應藉此機會,虚心向李顯龍請教,為何新加坡的公屋(組屋)政策推行得如此成功,令所有公民都有屋可住,解决7成公民的住屋問題,另外3成公民則是購買私樓自住,而新加坡更無劏房問題。
香港房屋供應一向緊張,住屋問題十分嚴重而且長期得不到解決,部份貧苦基層市民迫不得已要入住「劏房」。據統計處 2016 年公布的人口調查數字,全港約有 9.27 萬個劏房租盤,一個單位平均分間成 3.4 個劏房,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得 56.5 呎, 低於公屋的 75 呎標準,不及全港家庭住戶的 161.5 呎。全港現時約有 20.97 萬人居於劏房, 平均住戶人數為 2.3 人 。
在這炎炎夏天,蝸居劏房的住户更加受罪,過着非人生活。這些住户不僅要共用廁所或厨房,部份無良業主更有濫收水電費情況,情況嚴重者更有一度水收費18港元。此外,劏房戶家庭的兒童約有4萬名之多,長期在劏房生活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心理質素,甚至長遠而言,會影響他們的性格,與人交際和家庭關係等。
劏房問題因為有三個社會頑疾未能得到解決,分別是房屋供應短缺、職業和居住分布失衡,以及貧富懸殊,這些問題相互關連且複雜難解。為何深水埗是最嚴重劏房地區,因為該區舊樓多,交通方便,而且容易找到低下層工作,以及兒女找學校亦較近和便㨗。
連中央電視台亦關注和報導「香港劏房」問題,這絕對是件好事,為何中央能夠將一億山區貧困户移居就近文明城鄉,同時解決他們的就業,兒女教育和健康醫療問題,而香港政府多年來對「劏房問題」卻束手無策,這是值得當局和全體愛護香港市民深思,因為我們再不能對劏房住户人家坐視不理,大家都生活在獅子山「同一屋檐」下,理應守望相助,彼此關懷,社會才會長治久安。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