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由治及興」夏主任的良苦用心 文:殷紫晗、丁煌

「2003 非典疫情」之後,香港特區就面臨許多嚴峻挑戰,一些人士因以下幾點對香港特區的未來發展存疑,包括: 充斥著不定因素的地緣政治競爭、不如預期的經濟增長率、跨國公司在港設立總部數量下降(註1)、不理想的人才流失趨勢問題,以及財政赤字。這些疑慮也同樣為敵對外部勢力提供了一個機遇,通過錯誤性資訊手段,任意運用誹謗性言論描繪香港特區的未來發展前景。一直是中國老朋友的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也加入了西方媒體宣傳陣營,發表「中國崩潰」言論。

在2024年國家安全教育日,中央港澳辦主任兼國務院港澳事務主任夏寶龍先生在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 「今天的香港,告別了動盪不安的局面,徹底終結了維護國家安全『不設防』的歷史,為不斷譜寫『一國兩制』實踐精彩華章…」,夏主任強調香港特區須重視以下5項要點。

這五項是:(1)實現由治及興,需要守牢國家安全的底線,才能護航香港高質量發展;(2)實現由治及興,需要更加堅定「一國兩制」,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對香港繁榮穩定的根本保障作用;(3)實現由治及興,需要把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好、發揮好,使一個個「金字招牌」更加閃亮;(4)實現由治及興,需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注入強勁動能、提供更大商機;與(5)實現由治及興,需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挑戰、展現新擔當,在積極作為、創新創造中實現香港新飛躍。

值得重提的是「2019年黑衣暴動」,它給香港特區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國家安全危機,大家應該對美國及其主要盟國對2020年《國家安全法》採取的敵對態度也同樣記憶猶新。把夏主任所強調的國家安全需求作為指導思想,2024年3月,香港特區頒布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北京早前已清楚表示,此法不會針對商務往來或商業交易活動,它將創造一個更穩定與富可預測性的商業環境(註3)。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也強調,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啟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註3)。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強調,政府不能坐視不理,會盡量減低潛逃者作出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能力。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強調,政府不能坐視不理,會盡量減低潛逃者作出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能力。

國家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正如夏主任斬釘截鐵地指出:「從國安條例通過後的第一天起就有25家重點企業落戶香港,到金融、文化等國際盛事接連舉辦,全球頂尖的金融機構和商界精英紛紛來港參加活動,用真心實意和真金白銀對香港投下信心票…」。同樣,香港特區政府也重點關注5大重點產業領域,既: 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金融科技、先進位造技術與綠色新能源。「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早前表示,香港特區擁有強大的研發環境,許多國際研究公司或上述領域的公司都希望來本港發展(註4)。

在金融與財富管理領域,大家不會忽視內地監管機構最近採取適當的措施,提升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中包括放寬「滬港通/深港通」交易基金的資格標準。為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入往本港,香港特區政府所做的成功努力,大家也應向工作在前線的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年前,劉明康教授提醒大家,全球十大保險公司都把亞太區或大中華區總部設在本港(註5)。值得注意,巨災債券(保險聯結型債券)(ILS)的發行加強了本港作為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正如保監局主席鄭慕智博士正確指出,「中央政府早前已宣布支持內地保險公司在香港發行巨災債券。建議的法例修訂是為香港成為發行保險相連證券,特別是巨災債券的理想地點而鋪路,讓保險公司更能把握箇中商機;更重要的是提高保險業承保能力,從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註6)。

夏主任提醒大家的第二與第三項要點同樣重要。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下有著其獨特的優勢與豐富的機遇。 普通法制度是本港獨特優勢之一。最近,「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批評本港的報告中避重就輕地迴避攻擊本港司法界。要知道,攻擊香港特區根深蒂固的司法獨立原則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註7)。夏主任強調: 「正是因為有了『一國兩制』,香港才既享有巨大的『一國』之利,又擁有廣闊的『兩制』之便,香港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窗口作用更加凸顯…」。

第四項要點有關香港特區更深入融入大灣區發展。有學者認為,由於人員減少、貿易與投資流動的壁壘可能導致生產力為尋求更好的回報與機會,人力資源流向更大的經濟體,所以大灣區倡議可能會使香港特區面臨一些新的經濟風險與挑戰(註8)。儘管上述對大灣區發展的保留意見,大灣區發展所能提供的優良經濟機會,不容大家忽視。

最後,夏主任強調:「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夏主任的意見有助本港抵禦各種形形色色暴雨的能力,實現由治及興。正如本文開筆所述,大家現在面對很多這樣那樣的挑戰,情緒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大家也要心存無比的勇氣: 「但凡殺不了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註9)

註 1: 從疫情前的1,450家下降到2023年的1,336家

註 2: SCMP Editorial「Article 23 legislation gives Hong Kong a clearer direction」20.03.2024 available at: https://amp.scmp.com/comment/opinion/article/3256005/article-23-legislation-gives-hong-kong-clearer-direction

註 3: Kahon Chan「Hong Kong’s domestic security law: no arrests yet in first month but will be used when needed, justice minister warns」SCMP 22.04.2024 available at: https://amp.scmp.com/news/hong-kong/politics/article/3259813/hong-kongs-domestic-security-law-no-arrests-yet-first-month-will-be-used-when-needed-justice

註 4: 香港中華總商會「強化香港總部經濟」available at: https://cgcc.org.hk/zh/temp_publication.php?cid=5&sid=84&tid=0&tabid=0&id=180&cpid=362

註 5: Andrew C.F. Chan, et.al, (eds.)「Refocusing on People: The Balancing Act in Development」Hong Kong : Infolink Publishing Ltd 2017 at p 108

註 6: 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歡迎政府提交修訂條例草案 以提升香港作為環球風險管理中心及區域保險樞紐的地位」20.03.2024 available at: https://www.ia.org.hk/tc/portal_for_insurers/brief/20200320.html

註 7: Report by Scott Kennedy, Lily McElwee, and Jude Blanchette「The Erosion of Hong Kong’s Autonomy since 2020: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CSIS 07.05.2024 available at: https://csis-website-prod.s3.amazonaws.com/s3fs-public/2024-05/240507_Kennedy_HK_Autonomy.pdf?VersionId=r4xTjFzigh9UEqbyOyRhmZHE3TEUH3Qy

註 8: David Skilling & Donald Low「Hong Kong and Greater Bay Area: Integration and Distinctiveness」HKUST IEMS Reports No. 2021-10 at p 5 available at: https://iems.ust.hk/publications/reports/hong-kong-the-greater-bay-area-integration-distinctiveness-by-david-skilling-and-donald-low

註 9: “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
– Friedrich Nietzsche, Philosopher

「但凡殺不了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 弗里德里希‧尼採 (哲學家)

文:殷紫晗(左)

經民聯港島東社區幹事
《中國夢智庫》「配對彩虹師友計劃」聯合領袖
香港大學「法律專業課程」學生

文:丁煌(右)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理事
經民聯港島支部主席,《中國夢智庫》主席
香港薈萃協會法律顧問,城市智庫成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