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話通」手機版 開創香港智慧未來 文:劉建誠

在全球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下,香港正以堅定的步伐邁向創科新時代。2025年2月,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發布本港首個AI大語言模型「HKGAI V1」,標誌着香港在AI領域的突破。其中,聊天機械人應用「港話通」以其粵語支持和本地化功能備受矚目,其手機版本更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推出,供市民大眾使用。這不僅是技術革新的里程碑,更是香港「獅子山精神」在創科領域的體現。

HKGAI於2023年成立,由香港科技大學領軍,聯合本地四所大學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獲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致力研發具香港特色的大語言模型。2025年2月,HKGAI發布「HKGAI V1」,基於DeepSeek技術微調,支持兩文三語(中文、英文、粵語),涵蓋五個應用程式:「港文通」、「港會通」、「港法通」、「港環通」及「港話通」。作為聊天機械人,「港話通」能實時回答市民提問,例如政府架構、旅遊資訊或電影票房,並支持語音輸入和多媒體生成(如文字、音樂、影像)。其手機版本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推出,目標以免費或低成本形式開放予公眾,讓AI技術走進千家萬戶。

目前,HKGAI V1已展現應用潛力。「港文通」於70多個政府部門試用,顯著提升文書工作效率,例如自動生成報告、整理會議紀錄。香港科技大學自2025年4月起成為首家試用HKGAI V1的學府,師生利用「港話通」進行學術研究、課堂互動,顯示其教育領域的價值。根據最新數據,香港科學園及數碼港匯聚超過800間AI相關企業,政府更投入30億元建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資助計劃,奠定AI產業的堅實基礎。然而,HKGAI仍面臨算力不足、數據版權及模型準確性等挑戰,需進一步優化以確保「港話通」穩定推出。

「港話通」的推出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承載着香港市民的期待與創科夢想。其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面,充分彰顯支持其手機版推出的理由。

「港話通」具備獨特的本地化優勢。相較國際AI模型如ChatGPT,「港話通」支持粵語語音輸入,理解香港文化語境,能準確回答本地化問題,例如「邊度有正宗港式奶茶?」或「點樣申請公屋?」。這使它成為市民的「貼身助手」,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政府部門試用顯示,AI應用可將文書處理時間縮短30%,若「港話通」普及至公眾,市民可更便捷查詢公共服務,如醫療預約或交通資訊,提升生活質素。

「港話通」在教育與創新領域展現潛力。科大試用經驗表明,學生利用「港話通」生成研究大綱、翻譯學術資料,教師則設計個性化教學內容。這不僅促進跨學科協作,還激發年輕人對AI技術的興趣,為香港培養未來科技人才。企業亦可受惠,中小企可利用「港話通」生成市場報告、分析客戶數據,降低運營成本,加速數碼轉型。

更重要的是,「港話通」促進社會包容性。其語音功能便於長者及視障人士使用,打破數碼鴻溝;多語言支持則服務新移民及國際人士,增強香港的全球化形象。例如,一位新來港的國際學生可通過「港話通」以英文查詢大學申請流程,而長者則可用粵語查詢疫苗接種地點。這些功能體現了AI技術的普惠價值。

「港話通」手機版代表香港創科實力,體現技術為民的理念。將AI從政府部門擴展至市民大眾,不僅提升生活便利,更為香港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基礎。「港話通」手機版的推出將為香港開啟AI新篇章,其影響將滲透至民生、經濟及產業多個層面,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創科領跑者。

在民生方面,「港話通」將成為市民的智能生活助手。市民可隨時查詢實時交通、天氣預報或醫療預約,節省時間。例如,繁忙的上班族可通過語音問:「今晚尖沙咀有咩好食?」即獲餐廳推薦及預約服務。在教育領域,學校可整合「港話通」開發個性化學習工具,支援特殊教育需求學生,例如生成視覺化教學內容或語音朗讀教材。在醫療系統,醫生可利用「港話通」生成病例報告、分析影像數據,緩解公營醫療壓力,提升診斷效率。

經濟層面,「港話通」將推動產業數碼轉型。零售企業可利用其生成智能客服系統,提升客戶體驗;金融機構則可分析市場趨勢,優化投資策略。香港科學園數據顯示,AI企業數量過去三年增長40%,「港話通」的普及將進一步吸引國際AI企業來港投資,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創科中心的地位。此外,中小企可通過低成本AI工具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多元化。

在產業升級方面,「港話通」可應用於多個專業領域。例如,在環保領域,它可生成環評報告,協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法律領域,則可分析案例、生成合同草案,提升專業服務效率。結合5G及物聯網技術,「港話通」可融入智慧城市建設,例如優化智能計劃,打造智能交通系統,實現實時路況預測。這些應用場景將重塑香港的城市面貌。

全球視野下,「港話通」具備服務海外華人及大灣區的潛力。其粵語及中文支持可為海外華人提供熟悉的AI解決方案,擴大香港技術影響力。通過與內地AI企業合作,香港可融入大灣區創科生態,推動技術標準化及資源共享。

然而,實現這些願景需克服挑戰。AI模型基於統計學,存在生成錯誤風險,需通過交叉驗證提升準確性。算力不足亦是瓶頸,政府需擴建超算中心以支持大規模應用。此外,數據版權及隱私問題需完善法律框架,以確保公眾信任。

為確保「港話通」手機版順利推出並惠及全民,筆者建議政府應提供免費或補貼使用計劃,確保低收入群體可使用「港話通」。與電訊商合作,預裝「港話通」於新手機,並在社區中心設立AI體驗站,方便市民試用。參考新加坡的數碼普及計劃,香港可為每戶家庭提供數碼券,用於支付AI服務費用。

可考慮推出AI普及教育計劃,針對長者、學生及中小企員工,教授「港話通」使用方法。學校應獲資助整合AI工具,開發本地化課程,例如以粵語講解STEM科目。參考英國的AI技能框架,香港可設立認證課程,培養AI應用專才。

建立AI應用監管框架,規範數據使用及隱私保護。HKGAI計劃邀請第三方專家審計「港話通」系統,政府應定期公開審計報告,增強公眾信任。參考歐盟《AI法案》,香港可制定本地AI倫理指引,確保技術負責任應用。

建議設立AI應用基金,資助中小企開發基於「港話通」的解決方案,例如智能客服或數據分析工具。開放「港話通」API予開發者,鼓勵創新應用。參考南韓的AI創新中心,香港可建立AI孵化器,促進公私合作,並與大灣區城市共享AI資源,推動技術標準化,例如統一數據格式及模型接口。積極參與全球AI倫理討論,樹立香港負責任AI的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

「港話通」手機版的推出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里程碑,承載着市民對智慧未來的期待。它不僅提升生活便利、促進經濟轉型,更彰顯香港在全球AI舞台的雄心。香港必將在全球創科浪潮中書寫輝煌新篇章!

文:劉建誠

香港策劃工程師學會副會長
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
「中國夢智庫」成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