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經濟」的可行與不可行 文:劉信

香港成功繁殖出兩隻新大熊貓,創下香港不少新紀錄,例如有史以來最年長的熊貓生育紀錄、香港首次成功繁殖出熊貓寶寶,計及未來國家贈送本港的大熊貓,香港將擁有六隻大熊貓。坊間突然傳出不少聲音,政府應乘勢推出熊貓經濟,筆者認為「熊貓經濟」的確有其可取之處,但與此同時,其難度及限制亦相當高。

先說可取之處吧,四川省可以說是把熊貓經濟打造得最成功的地方,根據2023年的數字統計,每買一張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門票50元的旅客,就能帶動其他包括餐飲、住宿、交通等約1500元人民幣的消費。單是去年五一黃金週期間,成都市就接待旅客接近2000萬人次,為當地帶來150億元人民幣的旅遊收入。

四川熊貓經濟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成功因素在於電視台與研究基地聯合推出的「iPanda熊貓頻道」。筆者在社交媒體上刷手機時,就經常刷到iPanda的短視頻。iPanda 24小時直播研究基金的熊貓生活狀況,同時將生活片段剪輯成短視頻,在各個社交媒體上播放,將熊貓由「景點」變成「明星」。

對比過去,香港現時有兩隻熊貓寶寶,要將熊貓寶寶打造成「熊貓明星」,的確是有其可行之處。但對比起四川省,香港推動「熊貓經濟」無疑難度更大,因熊貓本來就是四川的原居動物,「四川是熊貓的根據地」這個概念深入民心。香港作為熊貓「在外」的居住地,又如何包裝自己與熊貓的關係,才能在與其他擁有熊貓的城市競爭中勝出,例如東京、廣州等地。

廣州其實是一個非常借鏡的例子,2014年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內的熊貓成功誕下全球唯一的熊貓三胞胎,其宣傳力度之廣。當時長隆推出一系列鋪天蓋地的宣傳,至今仍然每年為熊貓三胞胎舉辦生日會。不過對比四川,「熊貓旅客」的數字明顯有天淵之別。

在競爭激烈之下,要推廣「熊貓經濟」,豐富無處不旅遊的概念,筆者的確相信有心做、用心做, iPanda頻道的可取之處,將熊貓寶寶包裝成「明星」可以為香港帶來一個常駐的「盛事」。但同時,對比四川省,香港不是熊貓原居地,要搞好搞大容易出現投資與回報的錯誤評估,將「熊貓經濟」的高度置於那一點,當權者還是要掌握得好。

文:劉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