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帕」應對:科學預警與基層行動的協同成效 文:陳國偉

颱風「韋帕」襲港期間,香港通過天文台的科學預測、特區政府的超前部署與基層力量的協同,有效保障了市民安全,減少了災害影響。

面對「韋帕」威脅,香港天文台超級電腦的精準預測,為應對工作提供了關鍵參考。特區政府隨即啟動多項措施:渠務署提前清理街道渠口,保障排水暢通;相關單位通過多渠道向低窪地區居民發出提示,提醒加固門窗、儲備應急物資;交通領域同步調整——巴士臨時改道、港鐵優化服務時段、機場實時更新航班動態,確保市民及時掌握信息,減少恐慌。

除特區政府迅速統籌之外,基層服務力量亦及時補位。民青局協調各區民政署與關愛隊提前進入應急狀態,臨時庇護中心預先完成物資儲備與人員排班,隨時接納有需要的市民。

作為關愛隊隊長,本人參與了全程行動。臨近9號風球懸掛,我與隊我與隊友在安全的情況下,頂著強風暴雨運送乾糧等物資至臨時庇護中心,抵達後立即為到場居民分發食物與熱水。原定4小時的當值因改掛十號風球而延長,考慮到其他工作人員的安全,我們團隊留守額外數小時,期間安撫居民情緒、檢查庇護中心設施穩固性等工作。

待風力及雨勢減弱後,我們轉往至社區街道上巡查,清理堵塞渠口的雜物、移走倒伏的斷枝,確保居民出行通道安全。過程中,多位市民主動道謝,這類反饋在各區關愛隊的行動中均有出現。

從今次「韋帕」襲港能看到,從天文台的技術支撐到政府部門的協同執行,從關愛隊的基層服務到市民的積極配合,多層次體系的有效運轉,不僅展現了香港的災害應對能力,也體現了地區治理機制在實踐中的效能。

文:陳國偉

深水埗區議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