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在9月23日公佈由9月26日起放寬四項入境防疫措施。包括完全取消檢疫酒店的強制檢疫安排,機場入境檢疫放寬至「0+3」,來港人士可回家檢疫或自選住宿酒店進行三日居家醫學監察,如無確診可外出;取消要求外地登機前提交核酸陰性測試證明,改為快速抗原測試代替;容許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可登機回港;「來港易」及「回港易」計劃不設限額,並適用內地所有地方及澳門來港人士。
香港的大門不能永遠關上,總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鬆綁」,雖然香港比世界好多地方鬆綁得慢,力度也較少,但遲到好過唔到,但市民要有心理準備進入另一個艱難的抗疫階段。
「鬆綁」就一定好嗎?
大家可能會預期「鬆綁」後香港經濟會開始復甦,但股票投資者對「鬆綁」並不十分雀躍,當日恒生指數收市差不多以全日最底位收,創下十年低位。雖然有美股及外圍負面因素影響,避不了下跌, 但這個消息連止跌回彈的力度也都沒有,可見投資者對此消息並不感到興奮。
「慢」不是最差
大家也知道香港在眾多發達地區中「鬆綁」最慢,一直落後於新加坡及鄰近的國家,他們對香港所舉辦的國際活動一直上虎視眈眈,原定明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龍舟錦標賽,將移師泰國舉行;新加坡亦努力「撬牆腳」,香港能否保持舉辦以往的國際項目,實屬未知之數。「慢」不是最差,最差是政府的敏感度嚴重不足度,面對其他地方的競爭,政府採取不主動,摸住石頭行路的策略,導致失去自己的節奏,防疫處理又不好,又被世界經濟復甦步伐拋離。後知後覺的政府,投資者又怎麼會有信心呢?!
理由不足
今次「鬆綁」的理由主要是基於經濟考量,缺乏科學或醫學上的理據支持避免疫情反彈。現在香港每日都有數千人受感染,在全球疫情也未受控之下,香港關口一鬆,本港受感染人數只會有增無減,到時候收緊會引致經濟再受打擊,商家會血本無歸。繼續放鬆的話,就會增加醫療服務的壓力,會面臨醫療系崩潰的風險。
冇刺激,彈唔起
政府公佈消息後,港人紛紛議論申請特區護照及到外旅遊,看來本地消費未能受惠。同時間,政府並沒有提出重量級的對外宣傳或刺激經濟的計劃,恐怕會發生港人離港消費,到港遊客凋零的情況,擔心市面上的商店可否捱過這個寒冬。
政府要挽回市民信心,應盡快公開應對方案,包括鞏固醫療系統的承受能力、支援商界抗疫、保障受感染的員工、學校發生集體爆發的處理、如何振興經濟、對外宣傳等方案。
以我們的現況,如果再次收緊,我們是承受不了的。
文:陳進雄
是一個香港智庫組織 民主思路理事。從事醫療科技行業多年。在2019及2021年參加地區選舉,期望可以為我們下一代帶來優質民主。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