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劍無鋒】罷免的魔術數字 文:蕭博士

這個月的台灣,政治的重頭戲是舉行罷免投票。本月26日,將辦理24區的立法委員罷免投票與新竹市長的罷免投票;這篇文章不討論大罷免與反惡罷雙方的是非對錯,主要聚焦於如何判斷罷免投票的勝敗,以及後續的政治效應。

先為讀者科普一下,罷免投票如何才算通過?這需要同時符合兩個條件:首先是比較票數,「同意罷免票」多於「不同意罷免票」;第二是門檻限制,同意罷免的票數需達到原選區選舉人數的25%。這期的【重劍無鋒】交稿較晚,便是為了等待7月13日的南投縣議員罷免投票結果出爐。以南投為例,一名縣議員(民進黨籍)的罷免投票剛結束,雖然同意罷免票有1萬2千票,不同意罷免票僅有近6千票;但同意票的票數沒有跨過該選區的25%門檻(1萬4千3百零2票),罷免案因此不通過,該名縣議員仍可繼續擔任公職。

面對這場罷免投票,國民黨跟民進黨該如何定輸贏?這可從量化與質化分別討論。先從量化討論,立法院目前席次為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和親藍的無黨籍2席,大罷免運動是為了改變藍白同盟在國會掌握多數的政治結構,如果無法達成此一目標就算綠營輸。

726舉行的「罷免投票」是第一階段:如果國民黨被罷免12個席次,那麼藍白同盟和民進黨的席次將翻轉為50:51。罷免成功的選區將辦理「補選投票」:如果綠營在補選戰役拿下6席,那麼藍白同盟和民進黨的席次比將呈現56:57,這代表綠營在國會單獨過半,所以最終的魔術數字是6席。綠營能否透過罷免投票與補選投票取得6席,便是藍綠勝負的關鍵。

我們接著用質化的方式觀察,在政治攻防裡,總有幾個焦點明星,這些明星的爭議性強,被討論的熱度也高,所以政治明星的選區是指標區。花蓮的傅崐萁為第一,台北的徐巧芯、王鴻薇為其次,雖然說這場罷免投票有24個選區,但這3人的勝敗,意義遠大於其他選區;傅崐萁是國民黨團總召,也是藍白同盟的負責人,徐巧芯跟王鴻薇則是國民黨的鷹派代表,尤其是徐巧芯,那個比中指的動作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這場大罷免運動,由於國民黨立委的選區幾乎都成案,所以政治效果變成是一場對於國民黨的信任投票;朱立倫本來的以罷制罷策略,因為諸多烏龍而煙消雲散故不在此贅述。對於台灣社會而言,這場罷免投票不僅是對於國民黨的信任投票,也是對於藍白同盟的信任投票。至於國民黨內部,這個罷免投票等同於為國民黨辦理的黨內初選:如果罷免案通過,則現任者的政治生命被判死刑,其他潛在競爭者則多了重新競逐的機會;如果罷免投票不成立,表示現任者通過選民考驗,在該選區穩獲下一屆的黨內提名。

至於民進黨,如果該選區罷免通過,需面臨與罷免團體協商補選的提名人選,如果罷免案不成立,這個挫折是否會延續到明年的縣市長與議員選舉,頗值得觀察。回到前面的量化標準,綠營如果沒有罷免成功並補選成功取得6席,改變現在的政治結構,則會面臨浪費民脂民膏的反挫批評。

還有一點,這場大罷免與反惡罷的政治攻防裡,國民黨縣市首長的角色變得吃重。台北的蔣萬安、台中的盧秀燕、桃園的張善政,在其治理的城市內部,罷免案通過幾席,均將影響他們未來的政治行情;這個政治行情,近期是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中長期則是國民黨的總統選舉。

用台灣人熟悉的語言來說,罷免投票就像是一場棒球賽,罷免團體跟民進黨合組一隊,國民黨跟民眾黨合組一隊;726這一局的守備方是國民黨跟民眾黨,罷團跟民進黨則是打擊方;目前是一、二、三壘的滿壘局面,無人出局;這是因為國民黨投手的暴投,頻頻投出觸身球跟四壞球,造成保送對方滿壘的局面;國民黨能否在這局完全守備?讓罷團跟民進黨鎩羽而歸?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蕭博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行政院諮議、高雄市市長機要秘書、國會辦公室主任。曾任教聯合、逢甲、醒吾、育達等大學。喜歡紅酒、美食、旅行、還有女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