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劍無鋒】What is Donald J. Trump? 文:蕭博士

Trump,在中文世界有兩種譯名,川普跟特朗普;至於廣為流傳的綽號,則有懂王、川建國、川普大帝等等不勝枚舉。這些諢號,其實都代表了小市民對於川普的情感投射。

還記得美國總統競選如火如荼的時候,我人在上海旅行,嚐遍電視劇繁花裡的吃食,走遍寶總走過的每一條弄堂街道;在那時,小紅書跟抖音的熱搜焦點也都是美國大選,一堆網民自主轉發跟川普有關的新聞、講話、甚至是舞蹈;我仔細看了看,那些都不是水軍。年輕人自述喜歡川普的原因:他已經78歲了還那麼拚、沒有選擇躺平還一天連趕好幾場造勢活動、堅持做自己毫不妥協…看到小紅書跟抖音的川粉,我內心感到喜悅:這意味著,中國的年輕世代與網路使用者,懂得欣賞異己的人格特質。

川普當選之後,我回到台灣,某日在台北捷運上,我看到一家子顯然是拿到美國居留或公民權的台灣人,回來度假;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是,他們坐捷運用英語討論著美國政治,男主人用著鄙視的口氣向妻子說,川普是”PSYCHO”?!這事,發生在川普獲得大多數選舉人票之後。

在川普政府滿月的時候,要怎麼理解川普?我認為,對他的批評或讚揚都不能離開美國的脈絡,否則易陷入或愛或憎的情緒。「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川普先是以一個局外的素人當選美國總統,可以想像,這個龐大的帝國並不容易駕馭,任期內又遇上百年難得一見的Covid-19,致使川普被民主黨中斷了連任;下台後的川普官司纏身,他本可以選擇告老還鄉退休躺平,但榮譽感與復仇心讓川普得以堅持下去,四年之後,一齣王子復仇記在華盛頓特區盛大公演。

這個故事的重點,並不是要訴說川普多麼偉大,而是要想想,美國人民為何如此選擇?川普的第一任期,是美國人民授予他權柄,讓他衝撞美國行之有年的政治體系;中斷四年之後,美國人民的多數不但沒有遺棄川普,反而是更多人選擇相信他,願意讓他重新回到白宮掌握權力。

那些對於川普持負面評價的論者,忽略了時間軸:從第一任期開始,經過被民主黨中斷的四年,再加上第二任期,這個時間跨度將超過10年,我們已不能視為一時興起的「川普現象」,而應該定調為持續性的「川普路線」。誠如上個世紀,民主黨的小羅斯福推行新政,讓美國得以因應二次大戰的局勢;川普新政所標舉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願景,亦是為美國續命的一系列舉措。

MAGA運動,其實是一場幫美國續命的運動:對外縮減不必要的開支,對內徹查資源如何被運用。川普看出美國這個國家的行政效能低落,所以對於政府機構進行瘦身,並努力抓出蛀蟲,他授權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就是啄木鳥;川普整頓吏治這部分,跟香港的廉政公署,與北京的反貪腐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撇開那些陳腔濫調的批評,我認為川普政府值得觀察的是,政治體制的改革通常是分階段進行,先整頓國家內部,等體質強壯再重新架構國家外部的戰略關係;可川普不是,他對於美國的內政與外交同時進行劇烈的變革,這種劇烈的變革往往也代表著利益的重新分配。那麼,美國社會能否承受既得利益者的被剝奪感?川普新政會不會造成美國社會更大的混亂與動盪?這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川普是一位愛國的資本家,其商人性格希望事物皆可公平交易;什麼都可以談,只要公平就好。川普用他的方式在保護美國的利益,他認為權利義務不對等的國際體系,應該被大幅修正,過去的美國擔負太多責任,現在的美國不同意繼續;他讓馬斯克徹底檢視美國國際援助署(USAID)也是一例,在川普治理下的美國,沒有什麼不可碰觸的聖牛。

一個以美國利益為最大考慮的美國總統,無論你喜不喜歡他,川普沒有違背「總統」的職業倫理,持續朝著向選民承諾的目標前進。

文:蕭博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行政院諮議、高雄市市長機要秘書、國會辦公室主任。曾任教聯合、逢甲、醒吾、育達等大學。喜歡紅酒、美食、旅行、還有女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