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和集團出售港口股權予美資財團變成燙手山芋,事態發展終於進入國家力量介入審查階段,時間可長可短,媒體引述長和消息人士透露,交易將不會如期在本周內簽約,原因「大家都明」,相信這樁所謂「在商言商」的千億世紀交易夜長夢多了。

事件過去一個月沸沸揚揚,成為城中熱話,友儕聚會,難免也議論一番,席上友人突然引述小圈子群組流傳驚人「內幕消息」,爆料今次賣港口其實係一個老愛國家族代中央出手充當白手套,幕後透過美資貝萊德充當中間人與長和洽談收購,避免攸關國家全球航運利益的港口控制權落入外人之手。
如此驚人說法當然吸引筆者追問消息來源,友人直言係朋友圈小圈子群組流傳的消息,難以查證來源,即是真假難辨。其實,只要知道參與收購的美資貝萊德集團、GIP及TIL背景,毋須什麼查證已可肯定這是「流料」,雖然貝萊德多年來一直在中國大力投資,涉足科技、電動車及地產等多個項目,但其一向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流傳在與長和啓動港口交易之初,貝萊德已即時知會特朗普政府,GIP 則是貝萊德的側翼,至於由意大利和中東財團組成的TIL,多年來都是長和港口業務的合作方,願意配合所謂老愛國家族演一場偷天換日大戲嗎?

反而令人更感興趣的是網上放料者動機為何?純粹語出驚人蹭流量,抑或蓄意透過放料帶風向導引議論焦點轉移,誤導一衆網民以為賣港口只是左手交右手,維護國家航運利益的門面交易,為牽涉方洗白?
可以肯定地說,隨着賣港口消息曝光,網上適時湧現大量類似的塗脂抹粉「內幕」,可謂信不信由你,正如《後真相時代》一書作者海特.麥當勞(Hector Macdonald)指出,任何事實都可以在特定語境下被操控,讓事實變成謊言,同樣,謊言也可以變成令人深信不疑的事實,成為政治操作工具。
所謂的語境,就是掌控話語權,透過設定的敍事方式,主導社會對事物的理解與討論,話語權的持有者可決定哪些議題被關注、如何詮釋事件,甚至形塑所謂的「真理」,以此檢視賣港口交易,由消息出台進入公眾眼球到引起爭議,正是一次搶佔話語權與敍事方式塑造公衆認知「事實」的精心操作。
本月初長和正式披露向以美資基金貝萊德為首的財團,出售23個國家43個港口的和記港口集團權益,包括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陸法蘭在聲明中特別強調,這項交易是純商業性質,與近期關於巴拿馬港口的政治新聞完全無關。可以看到,長和已預見賣港口交易存在的政治風險,才會此地無銀強調「純商業性質」關鍵詞,搶先定義,刻意降低交易存在的政治敏感性。

在這段消息伊始持續發酵期間,由傳統媒體、網媒到自媒體KOL評論口徑,幾乎一片善頌善禱,大力吹捧長和此時此刻拍板出售港口股權,在商言商及時迴避可預見風險,大賺一筆,當然不乏引述消息,榮耀全歸已退居幕後的「超人」出山運籌帷幄之作,可與20多年前和黃賣「橙」豪賺愈千億利潤嫓美,堪稱另一宗世紀交易超級大「刁」。
如果沒有其後的事態發展,輿論風向將會沿着長和掌控首發話語權,完全落入「在商言商」敍事方式前進,又一次證明「超人」投資眼光獨到,輿論歸邊形成社會各界對賣港口的共識與事實判定,可是隨着13/3國務院港澳辦官網開始連環轉貼《大公報》質疑賣港口涉及國家利益,並非單純的「在商言商」評論文章,話語權開始轉向,輿論焦點由原來一面倒讚好交易,逐步變成對商人應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的議論和質疑。
25/3 《南華早報》一篇報道,直接導致這場搶佔話語權好戲崩盤,該報道引述一名地產界人士自爆,有長和內部人士向他「請槍」,提供材料撰寫一篇為交易護航的文章,以「在商言商」角度作切入點,認為長和售賣港口,「除可躲開政策風險,也可加強集團現金流,以應對市場急速變化,作出適當部署,可說一舉多得」,又澄清港口實際運營者是意大利Aponte家族,而非美資,還意有所指聲言中央明確表示不干涉企業的商業行為,顯示大國智慧及風度,特區政府亦表示從無干預香港公司的商業營運,這篇「洗白」文章於12/3在財經新聞網BossMind專欄刊出。
BossMind又是近幾年冒出來的財經新聞網媒,班底主要來自前《蘋果》的財經新聞組,想當年《蘋果》針對「超人」家族大肆報道負面消息製造話題搶銷量,誰會料到事過境遷,「洗白文」竟然刊到昔日宿敵前僱員營運的網媒,莫非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事實上,這篇報道間接證實長和「餵料」帶風向,導引有利於賣港口的敍事,但事件更令人驚訝的是,為什麼「槍手」會在敏感時刻大爆黑幕?難免讓外界質疑交易公布之初,不少媒體和網上口徑相當一致的「在商言商」報道和評論,是純屬巧合抑或在指揮棒下大合唱,正如媒體圈多年來一直流傳某些媒體、財經演員和網紅,均是「長江N號」。
賣港口交易的話語權主導權,已隨著港澳辦持續轉貼《大公報》的評論文章,間接釋出中央看法而完全逆轉,由當初溫言期待長和迷途知返,逐步升溫至嚴詞批評,交易不能損害國家利益,以至香港各界均支持中央依法審查,輿論風向已完全逆轉,話語權已牢牢掌握中央手中。
長和亟欲把賣港口交易風向標去政治化,說成只是一樁「在商言商」的純商業交易,可是兩大國家力量並不如是觀,直接提升至政治層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大讚交易,認為「美國正在奪回巴拿馬運河」,把賣港口交易與他一直聲稱重奪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扯在一起,變成是他推動政策的間接成果,中央則後發先至,一步到位定調交易涉及國家利益,中美兩方都以政治敘事,長和處身兩股國家力量夾縫,硬要把交易敍事說成「在商言商」,只能說一句太一廂情願了。
利申:本文標題生成受央視早前報道美俄烏三方停火談判新聞標題「一座酒店、兩個房間、三門心思」啓發。
文:戴子魚
資深傳媒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