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內地網紅早前拍片,紀錄自己來港時說普通話而遇上的各種不公,吾社社友吳桐山為此撰文,指「對方為吸取流量而搞的地域歧視引戰文」,又指香港近年自從驅蝗、黑暴事件發生後,內地部分人也有一種仇港心態,如今國安法既定,香港社會基本安定下來,黑暴勢力大多偃旗息鼓,是時候推進文化、人心回歸,所以國家有必要對內地的仇港心態,來一場所謂的整風。
誠如筆者在另一媒體的文章所言,該段影片並非只有拍到自己在港遭遇的不公,亦有拍到麵店店員認真地用香港口音的普通話跟對方溝通,還特地為對方拿出辣椒油,對方亦強調「友善的人也很多」、「平時沒這麼嚴重」,而且對方在找換店裡,被要求以低於店內所掛的匯率兌換人民幣,此事已不是純粹的語言不通和態度不好問題,而是典型的欺生問題。
當然,比起吳兄在疑似沒有觀看原片下,以誅心論的方式冤枉人家為博眼球挑動對立,他在看待香港與內地的語言差異現象,其說法和態度更是值得斟酌。吳兄指各地存在語言差異,不能因為去了一地後,對方不跟自己說普通話就搞對立,先不說片段中的情況,根本不是店員有否跟對方說普通話的問題,香港有店員遇上顧客嘗試以普通話進行溝通時,不以普通話回應的現象,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語言社會學課題。
要說店員不以普通話應答的問題,應先細分為「不能」還是「不為」,因為香港在回歸之前,港英政府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學界壓力下,終於把中文列為法定語文,但並沒有像當時的內地和台灣一樣,把普通話 (即台北當局所稱的「國語」)列為法定共同語,而是透過義務教育,以及廣播政策,有意識地把粵語發展為香港華人社區的共同語。
換言之,先不說港英政府當年積極推廣粵語的背後,是否有着故意製造中港兩地語言隔閡的政治因素,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上年紀的港人不懂用普通話對答,以及吳兄提到香港慣常語言為粵語的人口佔88%,不是自然生成的語言生態。除了有香港曾為外商與廣州之間的轉口港,以及廣州因是廣東省會而令粵語成為珠三角地區的強勢語言外,港英政府有意把粵語成為中文的廣播和教學語言,亦是粵語變成香港本地華人共同語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說完了不懂用普通話應答,便要說不願用普通話應答的問題,因為香港即使如吳兄所言,近九成人口的慣常用語是粵語,也不代表他們全部不懂普通話,特別是香港在回歸之後,其兩文三語政策已令年青一代懂說普通話,更不要說某種語言的社會或經濟地位,將會影響普通人的學習積極性,例如說香港不少人因為工作需要,在工餘時間學習日語和韓語。
正因如此,若說上年紀的港人不諳普通話,尚且情有可原,但是懂得而不說,或者故意不作應答,則顯然不是所謂的語言習慣問題,而是一種排斥和敵視態度。問題是:這樣的排斥和敵視存在嗎?大家若非選擇性失憶的話,便不會忘記兩年多之前,「黃店」光榮冰室便宣布只接待招待香港人,落單時只限粵話及英語,操普通話一概暫不招待,後來因怕遭平機會檢控,改為店員落單「只能夠用廣東話」,亦不會解釋餐牌。
說到這裡有人或許會說,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黑暴早已如吳兄所言,大多偃旗息鼓,但是這能代表部分人的反中心態,又是或者他們對於內地人的歧視,已經婉轉改變過來嗎?誠然,現在未必有店舖敢公開表明,自己不接待說普通話的客人,但不公開表態,不代表不會行動,更不要說片中拍到有店員故意不理睬說普通話的客人,無論是國安法,還是本地現行法例,都是奈何不了!
如此便衍生一個問題:普通話作為國家的法定共同語,在香港是否仍屬弱勢語言?如是的話,為何會是這樣?除了某些人所宣稱的政治因素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造成部分內地遊客來港旅遊時,遇到不友善對待,甚至被對方宰客?是故,靠睜眼說瞎話,把問題歸咎於服務員工時長人工低,或者是冤枉部分內地人故意拉仇恨,並不能化解積存已久的中港矛盾,而是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從根本上把兩地之間的對立化解。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