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爲科學的超級大國? 文:悠 然

這是英國《經濟學人》最近刊登的封面故事,它採用的是由英國最權威的科學出版機構每年評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自然指數」是計劃於全球82種頂級期刊 ,統計各高校、科研院所發表論文質量的綜合指數,指數設各國各科研院校的貢獻值(去掉合作者的貢獻)總和是六萬多分。

2015年美國獨佔2.077萬分,中國佔7678分,是美國的1/3強,全球的1/6左右。

2018年美國2萬整,中國9.23千,開始進步明顯。

2021年美國1.99萬跌破2萬,中國1.66萬,達到美國83%,超過全球的1/4。

2022年中國1.91萬,美國1.78萬,中國歷史性地超過了美國而且差異顯著。中國在全球自然科學科研中的產出佔比超過1/4接近1/3,相當接近中國之前十年培養的大學生數量的全球佔比。

從學科來看,中國在14個主要科學學科中領先8個,包括數學和物理學。在材料科學、化學或工程等學科中,中國完全佔據主導地位,佔所有高影響力論文發表量的70%至80%。當然,中國也有弱項,分別是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神經學、臨牀醫學、免疫學。

《經濟學人》是這樣寫中國二十年成就的:「2003年,美國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數量是中國的20倍……到2013年,美國發表的頂級論文數量約爲中國的4倍,而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從2022年開始,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和整個歐盟!」

從科研產出來看,目前有七所中國大學或機構進入自然指數排名。

我發現中國高尖技術製造業的增加值也是大概全球1/3水平,和這個比例也相當接近。

說到中美兩國之間的科研距離,很多人都認爲中國科學成果不如歐美,理由通常三個:

1)中國除了屠呦呦外,沒有本土科學諾獎得主;
2)中國技術上被卡脖子
3)美國某些科技突破但中國沒有,如chatgpt。

當然,還有如數學家丘成桐指「中國的數學水平還沒有達到美國20世紀40年代的水平,批評國內數學界太過注重於物質獎勵」之類,完全不知所云,我曾在《堅料網》發文回應,有興趣的朋友可去看<丘成桐在說什麽?>

丘成桐
丘成桐

用這三個理由來否定中國科研的全球領先地位,是明顯分不清存量和增量概念,簡言之,歐美科研已積有二百年的經驗,已中國真正追上來,可能要由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開始算,就是大約三十年,就是一代人的努力成果,中國是存量少增量大,假以時日,中國必能在存量上超過西方,不過不需要太久,十年內會發生的,畢竟現在中國理工科博士招生人數已經差不多趕上美國西歐日本總和了,到時中國科學家得到諾貝爾獎和中國科技領先全球,也為時不遠。

不過,我對歐美近年的評分選擇是抱懷疑態度,事實是美國要反超中國方法非常簡單,改個標準就行,如此就能跟GDP一樣,讓美國一直「偉大」。

上述的「自然指數」也這樣做,在2022年當中國正式超越美國後,「自然指數」評估方法就「機智地」調整,新增了64本醫學期刊,全世界哪個國家的醫學/生物學最強,你懂的。

如此調整後,美國即使被超越,也沒那麼難看了。

當然,《經濟學人》是經常唱衰抹黑中國的,它突然宣傳一件他們隱瞞已久的有關中國的好事,那麼目的一定就是宣揚中國威脅論。

所以,《經濟學人》把這事拿出來巨細無遺地說,也是不安好心,就想讓西方民衆更恐懼中國這個威脅。

中國的崛起不僅是軍事、工業領域,高科技以及理論科學同樣會獨佔鰲頭,只剩下傳媒、輿論等領域實在不濟,和美國比,中國遠遠不如。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