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招救市,內地股市及港股過去一周均出現大幅度暴升,幾乎到了買入任何一隻股票,都有盈利的狀態,內地及香港股民大感興奮,出現近幾年罕見的排隊開戶的場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內地政府和媒體,卻未見有提醒投資風險的警告,許多人都在問,這一波股市暴漲,到底要漲到甚麼時候才會見頂?這一次股市的暴升,不能夠只從股市本身去理解,而應該放在中美金融戰的視角去觀察。
當今世界格局,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正在展開激烈的競爭,從特朗普2016年出任美國總統開始,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就沒有停下來,在經濟層面,更加從貿易戰、科技戰,擴展到金融戰,而這次美國超出預期地大幅減息,中國隨之出大招救市,掀起這一輪股市暴升,也是中美金融戰的表現,如果不從金融戰的角度去觀察,很難看清這次內地和香港股市大幅飆升的全貌。
中美的金融戰其實早已開啟,自從美國在應對新冠疫情之後激進加息,兩國間的金融競賽已經悄然開啟。在這場金融戰的初期階段,中國處於守勢,主要是防範風險,防止資金外流,保障中國的金融安全。
美國是全球最強的金融強國,而美元則是美國最強有力的工具。自2022年3月開始,美國連續加息,同時透過北約的進逼,挑起俄烏戰爭,引發全球世緣政治緊張,歐洲經濟陷入困境,全球產業鏈出現危機,吸引全球的資金流向美國,而世界多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受壓,物價上漲。
美國為了打壓中國,更發起針對中國的所謂「脫鈎斷鏈」行動,慫恿各國資金撤出中國,更將一些必要的物資生產,由中國遷往越南、墨西哥等國家,打擊中國經濟。
中國的應對策略,一方面是推動國內的產業升級換代,以高質量發展,應對一部分低端產業撤離中國有可能產生的影響,結果,中國在新能源產取得成功,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成為引領外貿出口的「新三樣」,中國外貿出口不跌反升。另一方面,在金融的層面,主要是防風險、去風險,重點是要清除金融市場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防止中國金融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主要涉及地方債務過高,行業監管水平較弱,以及部分行業存在風險較大的問題,尤其是房地產業。
過去這幾年,中國金融市場可謂經歷了一場痛苦期,外資唱淡撤離,連帶香港股市也經歷了為期3至4年的痛苦期。內地及香港的股市持續下行,股民痛苦不堪,資金只要投入股市,很快就會被蒸發,有傳言說,表現良好的外貿企業,在海外贏利之後,也不願意將利潤變現為人民幣,投入內地及香港的股市,而是轉為投入美國及其他海外市場,以保住利潤,據稱,這筆資金可能多達2萬億美元。
9月19日美國超出市場預期地激進降息,令事情出現轉機。中國啟動救市程序,打出「組合拳」救市,而不必擔心人民幣受壓,資金外流,內地及香港的股市則全面暴升,已撤離出中國的國際資金重新回流,內地及香港的股民高度興奮。
如果把過去3年視為中國守勢,那麼這次中央出手救市則是中國在這場金融戰中轉守為攻,在築牢金融防線之後,主動出招,吸引國內、國際資金湧入中國。
後續的發展更令人關注。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之下,美國又將對中國的反守為攻作出怎樣的反應?以美國的霸道和「兩面人」的特性,隨時有可能不守國際規則和慣例,作出出人意料的舉動,包括在金融、經濟的層面,也可能涉及政治、軍事層面,例如再打「台灣牌」、「香港牌」或「南海牌」,也可能挑動日本及其他盟國,圍堵中國,甚至人為製造局勢緊張,破壞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等,以達至打壓中國的目標。
不論如何,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都需要強有力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作為保障。中國在國際政治、外交的實力持續增長,主動權、主導權和話語權與日俱增,實力比疫情前又邁上新的台階。人們也注意到,幾乎在中央出手救市的同一時期,解放軍罕有地發射了一枚射程1.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準確地命中太平洋的既定目標。這一舉動,釋放出海量信息,也令人們對中國股市繼續健康發展,更加有信心。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