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統計數據,2023年第2季度人民幣在中國跨境交易中佔比49%,首超美元。據悉,人民幣使用佔比急增的原因是中國資本市場更加開放及中俄採用人民幣結算的貿易增多。
當然,這不代表世界其他地區的交易情況。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通訊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截2023年6月30日,美元仍是排在第1位,佔全球總結算達42.02%,其次是歐元、英鎊與日圓。人民幣只佔2.77%,位居第5位。
SWIFT系統錄得的不只是貿易項下之交易貨幣,而是把包括資本投資項下的交易亦一併計算在內。此外,俄羅斯等被制裁國家的交易並沒有反映在系統之內。儘管如此,人民幣使用佔比已由5年前的1.81%,大幅上升至現時的2.77%。此外,在環球經濟不景氣之下,只有美元及人民幣的使率佔比有所提升,歐元、英鎊及日圓的使用佔比則不斷下降。
顯然易見,人民幣的使用佔比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基數低。當然,在短短5年間其佔比大幅上升,亦會引起其他國家之關注。
值得留意的是,「人民幣國際化」並不等同「去美元化」。人民幣最多只能算是搶佔一丁點兒英鎊、歐元及日圓的市場份額。但真正吃掉這市場佔比之貨幣卻不能算是人民幣,反而其實是美元。美元的佔比向來居首,基數龐大,但過去5年的市場份額還不跌反升。英鎊、歐元及日圓的市佔率正逐步被美元吃掉。因此,真正的現實情況是,美元在過去幾年的市場佔比大幅增加,已吃掉絕大部份主要貨幣的份額,只有人民幣因中基數太低而至今仍有增長。
但無論如何,人民幣的交易佔比份額正在增加。自從美國明目張膽的制裁俄羅斯政經界之後,西方國家以外的政府及富商都開始重新思考環球資產配置的策略。再加上美元進入加息周期,不少國都希望減少對美元及美債的依賴。中國、俄羅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及個別南美國家於國際貿易上改為以本幣結算,並始用人民幣,這國際大趨勢正一發不可收拾。
過去5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貿易量最多的國家,只是我們國際貨幣交易之起步較遲,再加上內地暫沒有完全開放資本賬,人民幣佔比在過去幾年才開始增加。
國際貿易是貨幣佔比的根基,觀乎近代世界各國的歷史,貨幣使用的佔比皆先由貿易所主導。當某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量增加後,便會越來越多國家願意採用該國貨幣。接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及投資者大賺該國之貨幣,便會同時考慮在當地投資及消費。該國之貨幣使用佔比便會隨之而增加。無論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及日本等的貨幣,都依循這路徑發展。現時,中國的貿易量佔比已是世界第一,現在正是透過貿易佔比的優勢而促使其他國家開始採用人民幣。稍後,當貿易項下之人民幣使用佔比進一步提升,並打穩基礎後,國家便會進一步開放資本賬,兩者相輔相乘。
因此,儘管人民幣的國際結算市場份額只佔不足3%,亦已經觸動了西方國家的神經。人民幣有堅厚穩實、並且是排名世界第一的貿易量作為基礎,還有一個十分龐大及仍具增長潛力的內消市場作為支持。
反而,歐洲及日本正面臨極其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投資及消費市場早已不振,歐洲還受制於俄烏戰事而面臨高通脹、失業率上升、能源及糧食短缺等問題。歐羅及日圓的使用佔比亦因該區的經濟前景不明朗而無可避免地走下坡;自英國脫歐之後,英鎊更是名不副實。
現時,港股給絕大部份人的印象正是「一潭死水」。但其實港股的前景已經與「人民幣國際化」綑綁在一起。
人民幣於中國跨境交易中佔比已居首位,環球佔比亦開始增加。在內地的資本賬尚未完全開放之際,香港股票市場將成為內地與世界接軌的主要「資金渠道」之一。過去20多年來,內地企業蜂湧來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場早已成為其境外籌集資金的金融中心之一。根據內地的發展規劃,先有早年已開始運作的「滬港通」及「深港通」,接着便是近日開始啟動的「港元、人民幣」雙櫃台模式,正逐漸把香港股票市場與「人民幣國際化」連成一氣。
暫時,國際投資市場裡仍是以美股獨大。但隨着美元的加息期完結,再加上內地經濟仍保持增長,所謂「水向低流」,只要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順利,我們對港股前景亦不用太悲觀,甚至乎可看高一線。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