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全國「兩會」,引起全球關注,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對全球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去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今年中國經濟如何發展,直接關係到世界各地多個地區能否突破疫後復蘇乏力,地緣政治緊張,以及氣候危機、能源危機等因素,對經濟形成的障礙。而關注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必須從《政府工作報告》入手,尤其要留意今年政府工作的十大任務。
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的十大政府工作任務,擺在首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可見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一般認為,拉動經濟發展有三駕馬車,一為消費、二為投資、三為出口,我國經濟發展,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來,投資、外貿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而國內消費的發展相對較薄弱。

但中國作為一個經濟總量位居全球第二的經濟大國,經濟發展不能長期過多地依靠外貿出口,長遠必須擴大內需,使國內需求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世界進入百年變局,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美國對華挑起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中國也須透過擴大內需,穩定發展。此外,經濟社會發展最終目的是要滿足人民不斷改善生活的願望,擴大內需,才能保障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雙循環」概念,提出要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戰略被寫入「十四五」規劃之中。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央政府將擴大內需列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明確提出,要讓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展示出中國的決心。
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既是推進經濟穩步健康發展的關鍵,也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關鍵所在。要讓老百姓願意消費,有幾個重要因素,一是要提高收入,要讓老百姓手裏有錢,才能花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這項工作任務若能全面貫徹落實,達至目標,對國計民生就將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而增加收入,與穩定就業有重要關聯,只有人人有工開,保證穩定的收入,才會有穩定的信心和預期,大膽消費。目前,內地居民最關心的就業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青年人的就業,包括大學畢業生能否找到理想工作,二是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會否取代勞工,導致大量失業問題。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在今年人大民生主題記者會,作出兩點重要回應,一是今年經濟增加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為穩定就業提供最重要的保障,預期可以新增加1200萬以上的就業崗位,大致可以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二是國家將推動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轉型升級中吸納和穩定就業,統籌好新技術應用和崗位轉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有效回應了內地社會對就業問題的關切。

提振消費,還須從供給一方着力,要因應內地居民不斷提高生活品質的發展,提供更多符合消費需求的消費品,特別是優質的服務消費。《政府工作報告》有兩個要點值得留意,一是安排3000億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二是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服務,加強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釋放文化、旅遊、體育消費潛力等,這兩方面的措施,從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入手,全面提升內地的消費需求,將能有效地提振內需。
今年「兩會」釋放出的其中一個值得全球關注的重要信息,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穩步走向以內需作為主要驅動力的新發展模式,將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雙循環」發展戰略。
國家提振內需,提高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水平,對香港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力,過去一年,中央推出百多項惠港政策,從多方面便利內地居民來港旅遊消費,內地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意欲提升,將會對香港發展旅遊消息,產生正面的促進作用。
文 : 李勝堆
全國政協委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