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根據《憲法》制定《基本法》,國家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透過法律容許及保障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維持其生活方式。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地區自由經濟體,經歴了亞洲金融風暴﹑SARS及幾次資產泡沬後,香港是需要內地實施自由行﹑內企來港上市及CEPA等惠港政策來支持香港經濟,這些政策反而是讓富豪及資產階級繼續發財,反而基層的生活就沒有改善起來,加上美國一直瘋狂印錢,香港的資產價格暴升,令到一般基層變相收入減少,最後出現籠屋床位﹑劏房等資本主義下的現代奴隸現象。
資本主義奉行追求資本效率﹑自由市場﹑「公平競爭」,留意的是競爭是「公平」而不是公平的社會,因為資本經時間累積後就會令到不再公平,因為勞動力是被資本購買的,價格取決於供需,當資產價格暴升時,勞動力就會被嚴重的剝削,資本主義在百廢待興的社會可能會行得通,令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帶動起整個社會的經濟,但任由資本主義自由發展到最後,就會演變成貧富懸殊的社會局面,社會動盪,最後甚至改朝換代。香港是全球最難置業的城市,香港人需要不吃不喝二十年才能置業,情況實在不佳。
一國兩制下,香港需要實行資本主義,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需要吸引外國及內地的投資者,低稅制,自由市場及健全的法治是香港成功的要素,香港仍然要為投資者創造財富,為資本服務的同時,也要顧及基層的需要,因此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是不適合香港的情況了,筆者認為香港特色的資本主義是「容許富貴,同共脫貧」,就是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要令所有人活得有尊嚴,就是不容許再有劏房和籠屋,而且老有所依,但應該採取怎樣的方針呢?
其實早在特區政府成立時,前任特首董先生倡議推行的可持續發展便是其中一個答案,聯合國早年已建議政府治理方針實施十七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目標一就是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四是提供平等的優質教育,八是促進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及每人獲得合適的工作,十是減是不平等,留意不是公平的競爭過程而是追求沒有不平等的結果,其實這些都是實踐「同共脫貧」的治理理念,就是香港特色下的資本主義應有的理念,當我們一直跟新加玻比較時,說人家奉行資本主義時又可以有足夠的政府資助房屋「組屋」供給本地人居住時,有效杜絕香港的籠屋劏屋等問題,而新加玻政府就是採納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治理方針,也在其不同政策部門設下相關的績效指標,跟我們KPI一樣,但新加玻要求部門每年要以十七個可持續目標交出相關KPI及達到目標,他們都會以消除貧窮﹑不平等及為基層提供「組屋」為治理相標,因此一個合人性化及公平的資本主義就是要融合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個容許創造財富之餘又可以共同脫貧的香港特色資本主義。
文:黃頴灝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