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香港財政穩健,促進公共服務升級 文:林彩英、丁煌

在全球經濟風雲變幻的今天,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尤為凸顯。機場運營效率與公共服務質量,不僅是衡量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指標,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近期,香港政府提出的《2025年飛機乘客離境稅(修訂)條例草案》,旨在對現行的飛機乘客離境稅進行適時調整。這一舉措,不僅是對當前財政狀況的合理回應,更是對未來公共服務升級的長遠佈局,對於維護香港的國際形象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增加收入,支持基建

自2003年以來,香港的飛機乘客離境稅一直維持在120港元的水平,這一標準已難以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和運營成本。此次草案建議將離境稅調升至200港元,預計每年可為政府帶來約16億港元的額外收入。這筆資金將如同一股清泉,注入香港的公共財政體系,為東區乃至全港的民生基建項目提供有力支持。

二、簡化流程,提升效率

在現行的飛機乘客離境稅行政費支付程序中,營運商需將收取的稅款上交政府,再經財庫局撥款至民航處,最終轉付給營運商以支付行政費。這一流程繁瑣冗長,不僅耗時費力,還增加了資金錯漏的風險。草案建議允許營運商直接保留部分稅款以抵銷行政費,它將大幅簡化流程,節省公帑與人力成本,並提升資金管理的透明度,讓政府的運作更加高效、透明,更符合市民的期待。

三、合理調整,體現公平

在國際層面上,香港的飛機乘客離境稅調整後仍處於合理水平。與英國、新加坡等國際城市相比,香港的離境稅並不算高。此外,草案還保留了豁免條款,如12歲以下兒童、過境乘客等均可免繳稅款。這體現了政府對弱勢群體權益的保障和對社會公平的關注。因此,調整後的稅率並不會對旅客造成過重負擔,也不會削弱香港的國際競爭力。相反,它將有助於香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韌性和活力。

四、強化基建,推動經濟

作為國際航空樞紐,香港的機場運營效率對本地區經濟具有決定性影響。草案明確指出,調整後的稅收將用於支持航空基建及公共服務的發展。政府估算顯示,稅率調整對市民和旅客的旅遊意願影響有限。反而,它能通過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機制,推動長遠經濟的韌性發展。這將確保企業與居民能從經濟發展中受益,共享發展成果。

總而言之,《2025年飛機乘客離境稅(修訂)條例草案》是對當前財政狀況的合理應對和對未來公共服務發展的長遠佈局。它平衡了財政需求與社會影響,既強化了政府的資源調配能力,又維護了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競爭力。讓我們攜手共進,以實際成果爭取市民的支持,共同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林彩英(左)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
「中國夢智庫」地區事務聯合總監
文康服務中心 總幹事
維社之友 主席

文:丁煌(右)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委任),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理事
經民聯港島支部主席,「中國夢智庫」主席
香港法務會計學會義務法律顧問
香港薈萃協會法律顧問,城市智庫成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