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特種兵旅遊」體現了香港城市治理的智慧 文:吳建東

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剛過去的內地五一黃金周假期期間,香港的訪港內地旅客增長約20%,形容是丁財兩旺、市面喜氣洋洋。被問到不少內地旅客採取「特種兵」旅遊模式,不住酒店而選擇到快餐店過夜或露營,人均只花費幾百元。李家超指,香港作為好客城市,應該有一種歡迎旅客的心,不論高端或非高端都要包容。如果有個觀感是香港只歡迎某一類旅客,這對香港的形象不好。

李家超對「包容非高端遊客」的表態,不僅是對當前旅遊市場的務實回應,更折射出香港城市治理理念的重要轉變。這種轉變的背後,是香港對自身定位的重新思考,也是城市包容力的一次重要考驗。

香港旅遊業曾長期奉行「高端路線」,奢侈品店林立,五星級酒店雲集,購物天堂的美譽傳遍全球。這種發展模式在特定歷史階段確實為香港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然而,隨著內地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旅遊觀念變化,特別是年輕一代「體驗式消費」的興起,傳統的高端旅遊模式己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特種兵」們或許不會一擲千金購買名表珠寶,但他們通過擠滿街頭小店、品嘗地道美食、推介打卡景點、分享社交媒體,為香港帶來了另一種形式的經濟活力和文化傳播。

「特種兵旅遊」現象實則揭示了旅遊市場自然分層的內在規律。任何一個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都應該具備接待不同消費層次遊客的能力。像法國巴黎既有香榭麗舍大街的奢侈品店,也有蒙馬特高地實惠的小餐館;日本東京既能提供銀座的高端購物體驗,也有上野公園周邊的平價住宿。香港若只盯著「高端市場」,不僅會失去大部分客源,更會削弱城市的經濟韌性。實際上,所謂「低消費」游客的總體經濟效益可能被低估—-雖然人均消費較低,的人數眾多、頻次較高,且消費領域更趨多元化,能夠惠及更廣泛的中小企業和基層從業人員。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調查顯示,五一假期不同行業生意額有升有跌,但上升比例較多。非核心區的小型零售商和餐飲店營業額普遍增長20%-30%,這正是「非高端」游客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

從更深層次看,包容「特種兵旅遊」體現了香港城市治理從「精英思維」向「普惠思維」的轉變。過去香港部分輿論對內地遊客的批評,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管理中的某種優越感和排他性。李家超強調「包容」,正是要打破這種思維定式,認識到城市的活力恰恰來自多樣性。這種包容不是降低標準,而是通過管理精細化水平來應對挑戰—–比如優化人流管理、加強衛生維護、改善旅遊設施等。香港旅發局推出的「禮貌運動」和「優質旅遊服務」計畫,正是提升接待能力的具體舉措。值得注意 的是,這種包容態度也有助於緩解兩地間的一些微妙張力,通過民間交往增進相互理解。

當然,包容「特種兵旅遊」不意味着香港應該放棄高端市場。理想的旅遊生態應當是多元共存、相互促進的。高端遊客帶來高額消費,「特種兵」們則貢獻人氣和口碑;奢侈品店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街頭小吃和特色小店則豐富旅遊體驗。香港需要做的是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和精細化管理,讓不層次的旅遊需求都能得到滿足,讓不同消費能力的游客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香港體檢。港府正在推進的「城市漫步」旅遊產品開發和地區特色旅遊推廣,正是朝著這一方向的努力。

黃金周的人潮終會退去,但香港從中獲得的啓示應當長存。一座真正國際化的都市,不在於它吸引了多少億萬富豪,而在於它能否讓不同背景、不同消費能力的人都能找到歸屬感。從排斥到包容,從單一到多元,香港旅遊業正在經歷的這場靜悄悄變革,或許正是這座城市找回活力、重塑魅力的關鍵所在。當香港學會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所有遊客,它才能真正成為「亞洲國際都會」,而非僅是「購物天堂」。畢竟,城市的偉大,從來不是由它拒絕了多少人,而是由它容納了多少種可能性來定義的。

五一長假期間,一則內地的新聞也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據極目新聞報道,由於重慶榮昌鹵鵝攤主「鹵鵝哥」在美國頂流網紅甲亢哥中國行的投噥,加上停車不收費不貼罰單的惠民措施,重慶市榮昌區走紅網絡,成為各地游客五一長假出游打卡地,而重慶榮昌區則借勢接住潑天富貴,賣出了29萬只鹵鵝。另外對遊客開放的榮昌區政府食堂也成了各地遊客的出行打卡地。據了解,食堂大米五一假期共使用了8040斤,蒸了1150盤米飯,豬肉、鴨肉、鵝肉等各種肉類用了2萬餘斤。所以接下來,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將在國家法定假期對外開放,同時在每月的第一個周六中午對外開放,遊客、市民可前往打卡體驗。這也許對香港會有所啓示,正如內地「特種兵遊客」所說;「你們的司空見慣,卻是我們體驗不同文化的打卡點」。也許,不久的將來,內地的「特種兵遊客」也可以跑到香港的立法會去打卡,順便吃一下「立法會議員套餐」,因為這才是真正的「無處不旅遊」。

文:吳建東

香港城市智庫評論員、香港就是敢言執委、香港江西萍鄉同鄉會副會長、和衷共濟愛港聯盟副主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