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淪為棋子 中國費煞思量 文:悠然

美國想把北約擴展到中國家門口的陽謀,是路人皆見的。

對所謂盟國如韓日,北約是以聯絡處或辦事處的方法納入;對如印度般國家,北約成立了新機制:「北約+」(目前是「北約+5」(NATO Plus 5),即北約和澳洲、紐西蘭、日本、以色列和韓國一起促進所謂全球防務合作)。最近有兩則新聞,頗能說明這些陽謀的進度。

第一是印度加入「北約+」,美國將印度納入「北約+」,目的是「能加強全球安全並阻止中國在印度邊境的侵略。」印度若加入可與上述國家進行無縫情報共享,而印度也能即時獲得最新的軍事技術。這項建議在印度總理莫迪六月下旬的訪美行程前提出,不過,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外長蘇杰生已在新聞發布會拒絕了這項建議,表示北約藍圖不適用於印度。

第二是北約在日本設立辦事處。今年5月,日本媒體曾報道稱,北約計劃未來一年在日本設立辦事處,該辦事處將作爲聯絡處使用。

對此計劃,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近日的談話頗能代表東盟的態度,他的意思是比起南海爭端,東北亞的局勢更讓東盟諸國感到擔憂。黃永宏說:「在亞洲,日本能爲東盟穩定而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他認爲,日本與本區域國家還有一些「未解決的敵意」,「我們從未遇到日本在國防上花費那麼多的情況。如果日本可以持續讓鄰近的東盟國家和中國感到安心,在這個方面多加留心,這麼做對他們來說是好的。」

而且反對的不僅是新加坡,據英國媒體在6月5日報道,此事即使是在北約內部也存在相當大的爭議,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反對北約在日本開設辦事處這一提議,他認爲北約這個跨大西洋安全聯盟應該繼續專注於自己的北大西洋地區,而非亞太地區,並對北約如此「工作失焦」表示擔憂,並警告「如果我們推動北約擴大勢力範圍和地理範圍,我們將鑄成大錯。」

對中國政府而言,馬克龍真是愈來愈可愛。今年四月,馬克龍結束訪華後,和法國《回聲報》的訪談中表示,建立戰略自主性對防止歐洲國家成為附庸國來說至關重要,歐洲可以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外的「第三極」力量。

結合他剛剛的反對日本設立辦事處,我不得不說,馬克龍現在成了拉着歐洲不要走進中美旋渦的唯一的歐洲大國。從另一角度看,法國在整個北約或美國盟友中,會愈來愈被孤立,和北約的分歧會進一步加大。

今年以來,法國是北約國家中第一個和中國熱情接觸,並強調外交獨立性的,也是俄烏衝突當中不斷試圖充當調停者的,這些作為使法國和整個北約意識形態上的衝突非常明顯。

從中國角度看北約,我們是悲觀的,北約諸國愈來愈像美國的打手和棋子。

北約諸國可以對美態度分為兩派。在世紀之初,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把德、法、比(利時)歸入美國不再倚重的「老歐洲」之列,因法德的強烈反對導致美國在北約和聯合國難以得到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支持。而把願意與美國合作的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8國視爲「新歐洲」的成員。

但經20年發展,美國心中的「老歐洲」現應只餘下一個法國,「新歐洲」更多,最積極支持美國的國家,如英國、波蘭、捷克和波羅的海三國。

從這次援助烏克蘭我們可看出,老西歐出錢僅次於美國,但是叫囂最兇的和最積極的,是東歐國家,而且東歐國家出動的僱傭兵僅次於烏克蘭本土的兵源。

因此,整個北約的作用越來越像美國的打手,基本上就是在爲了美國的利益而服務。

之所以北約諸國願意爲美國的利益服務,不僅是所謂相同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美國霸權提供了獨有的公共產品。

在美國霸權的庇護下,北約盟友可以獲取的好處是很多,在安全上,他們可以形成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共同防禦;在經濟上,北約可對發展中國家的持續剝削,如所謂的知識產權、標準制定,以及貿易結算系統等等。

這些都是控制全球貿易最核心的東西,如果美國霸權瓦解,那麼這些東西也會跟隨着美國的霸權而瓦解,會大大影響北約諸國的政治經濟利益。

所以,北約是美國維持舊有秩序的工具,它的目的是阻止新興力量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在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如何阻此北約擴到家門口,是極考政治智慧的。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