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其一乃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要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賴社會各界協力推動文化與藝術發展。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旅局)為實現以上目標,制訂「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計劃包括建設新博物館及推出措施鼓勵各界投資表演場地,提升本港籌辦不同文化活動及展出文物珍品的實力。
博物館擔當重要教育角色
博物館乃公眾品味文化藝術,傾聽歷史餘韻的寶地,又是吸引四方旅客,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資產。2022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定義「博物館」為「非盈利的常設機構(Permanent Institution),主責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兼容並包,促進多元及可持續發展。博物館應恪守專業,與社區協力,教育大眾,令其樂在其中之餘,有機會反思和交流知識。」博物館的一大重要特質在於其「海納百川」,大門為所有人開,雅俗共賞。
參觀博物館,有人選擇漫步閒逛,有些則跟從導遊一步一腳印。參觀者按自己喜好,遊覽不同展館,可以走馬看花,也可以駐足細看「心頭好」。博物館是如此無拘無束的文化廣場,讓不同背景的參觀者隨心所欲觀賞各樣文化瑰寶,加上博物館以「物」為本,刺激視覺,令參觀者容易對展品或其所屬歷史片段留下印象。
為了評估學習成效,常規教育難免為學生設立各種測評。然而,在博物館這所「校園」學習,一切從心而發,參觀者各自修行,沒有考試測驗。這種「學習模式」更容易激發一些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其文化素養。由此可見,博物館不單是藝術與文化的殿堂,也是文化教育基地,可說是現代教育的重鎮。
博物館選址要慎重
博物館於文化教育有以上妙處,增建優質博物館對本港市民,尤其是學生肯定裨益良多。要弘揚我國歷史文化,協助學生了解國家,單靠書本未免不足,博物館正可發揮其獨特教育功能。文旅局計劃建設專館,展示我國歷年發展和偉大成就,同時改建海防博物館為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實為美事。以上有益社會之事,選址問題卻鬧出風波,令筆者回想起莫斯科一些博物館,它們的位置及佈局確實甚佳。
筆者於莫斯科「自由行」時,先後參觀1812年衛國戰爭博物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和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除了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位於俯首山,另外三者相互為鄰,屬步行範圍,非常方便。多個重點博物館集中一地,非常適合「人生路不熟」的旅客。如此便利旅客的佈局,值得特區政府參考。另一方面,自成一格的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佔地遼闊,氣派不凡,巧妙地運用建築風格與藝術令參觀者肅然起敬,完美地發揮博物館以「物」為本的特質。顯而易見,博物館選址和佔地面積,都將影響參觀者觀感。若博物館與國家英烈攸關,其氛圍及格局更要小心設計,選址時務必多方考慮。
香港正處於將自身建立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時刻,每個博物館都是舉足輕重的棟樑支柱,在哪奠基,如何規劃佈局,都將影響這些新館的效益和發展。香港有其交通網絡及地理限制,覓地建館不是易事。期望當局高瞻遠矚,善用資源,為市民和旅客興建更多動人心弦的展館,令香港成為傲視全球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文:鄧家豪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暨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及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