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台三國演義 文:朱家健

隨著前年KEETA加入香港的外賣平台,三間巨頭博弈合演三國演義,令競爭白熱化,平台要鞏固客戶,更要爭奪外賣員,銀彈減價戰以後,市場飽和,其中一間外賣平台近日宣佈撤出香港市場,並把資產售賣給其中一間昔日競爭對手,消費者和外賣員是贏家還是輸家,現時仍言之尚早,一般預計,在減少選擇下,消費者將會承受更昂貴的服務價格。

其實,在外賣平台概念引入香港市場前,很多消費者也是光顧區內的茶餐廳、麵店的上門外賣服務,只要打個電話落單並留下地址,美食便由「外賣仔」送上門,後來香港的西式快餐店也加入食品外賣服務。在兩個外賣平台率先登錄香港,同時改變了香港的外賣叫餐文化,消費者和餐廳也紛紛改用外賣平台,而外賣平台同時向消費者和餐廳收取一定金額的服務費用;另一邊廂,外賣平台也在吸納外賣員,為外賣員配備統一的制服、外賣箱等裝備,此前,就外賣員是外賣平台的直接僱員還是外判商,也有激烈的討論。

另一個焦點,就是剩下的兩間平台和個別較小的平台,是否存在瓜分市場的壟斷行為,此舉將削弱消費者的選擇權。今次撤出市場,外賣平台也向原競爭對手出售包括外賣員和客戶資料的資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已安排協助在保障個人資料的情況下轉移相關資料。

外賣平台的「三國演義」結束,變成了角力,也成了餐廳、消費者、外賣平台和競爭對手的博弈,究竟是以金錢獎勵優惠、監管、補貼、懲處的方式,讓各方達到一個平衡點,另一個考慮點,就是政治政策和監管,其監管究竟是嚴格監管、寬鬆監管還是不干預,這也將影響外賣平台商的營運。外賣平台的營運模式,其實就是充當餐廳和消費者的中間人代理角色,讓更多的食客可得悉餐廳信息和餐單,甚至跨區送遞,視乎送餐量和金額,以二十多元甚至數百元的額外送遞費,享有更多的選擇。

三國演義的過程,出現不少歷史事件分水嶺,也有兵戎相見。消費者又是否可以在平台兵家博弈下,在價格、服務和選擇取得好處?外賣員的待遇和工作條件又是否可以獲得改善?又是否再有另一家過江龍加入香港市場?大家拭目以待。

其實,除了外賣平台,過去也曾出現共享平台撤出了香港市場,包括共享單車平台,因為香港的市場較小,市場也隨著政策、消費文化、競爭對手、人口結構等而有所變化,平台需要不時調整策略,才能在香港站穩生存並擴展,以外賣平台為例,因應客戶群,要突圍而出,靠的絕不是名人效應,而是價格和便利。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