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等媒體9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周三(9日)簽署了關於「對華投資限制」的行政命令(下統稱為「命令」。)該「命令」將嚴格限制美國對中國敏感技術領域的投資,並要求美企就其他科技領域的在華投資情況向美政府進行通報。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此前已就該「命令」多次放風,中方也已明確表達反對立場。
路透社在最新報道中稱,「命令」授權美國財政部禁止或限制美國在包括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系統三個領域對中國實體的投資。
好,以上是引載新聞部份,為方便讀者了解上述「命令」的真與假、虛與實、輕與重,我以點列方式評論:
1)這個「命令」本應在去年(2022年)已醞釀,拜登政府當時考慮把多種新科技,如半導體、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清潔能源等都列入對華投資審查。
同時是希望聯合歐洲日本等所謂盟友一起對華投資審查。如果不聯合起來的話,「命令」將會是漏洞處處,但是歐日們不同意,這「命令」一直無法推行,直到今天才頒佈。
此外,「命令」即使頒佈了,也不會立即生效,要在未來45天接受討論,更要起碼一年(2024)後才會生效。
簡單說,「命令」未出發已腰折,包括盟友不支持,美國被迫單打獨鬥。
2)腰折還在投資的範圍,「命令」只包括直接投資,例如合資私募、併購,但是不包括股票投資。故從短中線看,對香港的金融中心影響都不大。
3)腰折也審查的科技內容,「命令」現只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和量子計算,剔除了生物科技和清潔能源,且被禁止的投資主要是「敏感技術」。「敏感技術」主要指是芯片,而這領域早就禁了對華技術輸出。
4)「命令」的影響主要在心理層面,即美國投資者預期美國對華政治審查會越來越嚴格,那麼就會避免投資中國。
這也是對香港最大的影響,今年歐美資金大規模出清香港股票,既是政治原因,也是有避險需求。
5)但問題也出在這裏,沒有中國市場,西方投資者就沒法參與世上最大的市場,對他們回報也構成負面的影響。
資本是逐利的。大家熟悉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網易、小米、京東、聯通、聯想,他們都是在開曼等羣島註冊的,而且都有美國投資者的身影。
比如騰訊,雖然控股股東是佔據30%的南非資本,但是南非股東的背後有13%是美國的Capital Group和Dodge & Cox。同樣,他們也是通過開曼等羣島控制。
這些中國企業註冊地址在開曼等群島,是因爲早期爲了規避國內的外資限制,大量公司都採取了VIE結構吸引美國投資,資金流動不在美國、也不在中國監管體系下。
那美國政府如何能審視一堆非中國駐冊的企業?
此外,美國企業爲了規避高額稅率,自己在開曼等羣島設置公司,如可口可樂、寶潔、英特爾、甲骨文等,很多資金甚至於都不會回流美國,那麼大量的資金在美國體系外流動,這一部分的資金也是美國官方無法監管的。
美國經濟分析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美國累計在華直接投資了1,182億美元。這個數據出來,不僅美國政客瞠目結舌,連中國也「O嘴」了,因爲單單蘋果公司就說過,過去5年蘋果在中國的投資已經超過了2,700億美元!
2021年,已有美國學者調查顯示美國在華的累計投資可能超過 1 萬億美元,其中⼤部分發⽣在過去六年(2015-2021)。絕⼤多數是證券投資——持有債券,尤其是⼩額股票。而這些數量驚⼈,因爲⼀半或更多是通過開曼羣島等離岸管道輸送的。
這意味着目前中美之間的投資大致都不是通過正常渠道,從美國流出直接到中國,而是絕大多數的資金都去了開曼羣島、維京羣島等離岸島。錢到了開曼羣島等,然後再流入中國,請問美國怎麼管,難道美國要把全世界的小島都禁止?
更何況,美國的統治者是大資本家,拜登真的敢動這些人的蛋糕?美國三大芯片巨頭就在七月和拜登政府溝通「對華投資限制命令」,並使「命令」推遲宣佈,同時縮減了不少限制的項目,可見資本和政治的從屬關係。
最後一點,中國並不缺乏資金,銀行裏就有20萬億現金。
可以說,美國政府根本禁止不了、或者管控不了美國企業家的資金流出,現在的「命令」只能虛張聲勢,是無中生有的牌,用以製造聲勢。美國政府真要動了資本家的利益,拜登的總統之路很快就要結束了。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